【建材網】大約15年前麥肯錫的家居一個哥們寫過一個文章叫做“家庭內的戰爭”,當然說的市場不是家暴。而是混戰PC普及對電視的挑戰。放到現在,不斷這場戰爭已經越來越復雜,家居因為出現了高清電視,市場出現了游戲主機、混戰電視盒子、不斷DVR。家居而且影音娛樂系統也不再是市場的爭端。各種聯網家居產品的混戰出現,讓整個家居變成一個個潛在的不斷數字系統。
一大波的家居創業公司進來了,然后資本也跟著進來了。市場但這片市場稍有不同的混戰是,傳統優勢的大公司反應速度也很快。GE、Comcast或者是飛利浦,從智能門鎖到移動上的家居控制平臺,有的甚至與他們的模擬產品直接競爭。所以新興的創業公司不僅要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產品創新的壓力同樣很大。家居這塊地盤也再次成為創業公司、運營商、傳統行業巨頭和互聯網大佬混戰的區域(較近國內的路由就是一個例子)。
對創業公司來說,前景是誘人的,但是道路并不平坦。要想長線勝出,創業公司不僅要先一步,而且產品要有破冰式的創新價值,開放和建立開發者網絡同樣重要。
一長串的家居新品牌
眾籌和靠前波的熱錢涌入刺激出大量的產品:環境控制、門鎖、安防、燈、成套方案、園藝產品、節水、看護;
有這么多的品類,自然是一個大市場。可有人會懷疑一些看似非剛需的品類為何還是能吸引創業者和資本。按照目前的競爭擴張速率,藍海很快會變成紅海,早期介入建立的品牌優勢卻是顛撲不破的。
很顯然,這些產品的靠前波受眾會是極客和科技愛好者。但現在比較有意思的是,零售業對于這類產品面向大眾的分發也很感興趣。比如Lowe’s,比如AT&T,比如Staples,AppleStore就更不用說了。
業內公司的崛起沒那么容易
盡管眾籌平臺和媒體都有一腔熱情,但家居創業團隊崛起沒那么容易。許多大型業內公司有成熟的分發網絡和服務體系(前裝和售后)。
靠前波是傳統智能家居廠商,Crestron(快思聰)、Lutron、Control4等等。第二波是大型的業內公司,比如Yale的智能門鎖和飛利浦的Hue。第三波是運營商和有線提供商。比如Comcast、AT&T和Verizon,從空調到燈控再到安防,他們都有解決方案。
較后,但是同樣沖擊也很大的是蘋果和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大佬,尤其當移動設備已經成為家居中必備的控制手段。谷歌的Android@Home可能不是很成功,但Chromecast火了。蘋果據稱有意收購Nest,讓Tony重回公司懷抱。微軟(Kinect)和三星(智能電視等等)也有布局。
創業公司面臨的選擇
對創業公司來說,進軍家居市場面臨選擇:產品優先還是平臺優先?產品優先也就是Nest的做法,這是一個更加硬件流的方式。大眾的接受程度可能更快,并且不會馬上面臨巨頭的壓力。之后的流程應當是分發衍生產品來實現家居中的互聯(比如Nest的第二彈是煙霧探測器)。
平臺優先更偏軟件流,它的核心價值是實現家居自動化。但據Lowe’s的銷售數據,普通大眾接受一個“中控”并不容易。其次是與Comcast、VerizonFiOS這樣的大公司直接競爭。
較后創業公司還有一個選擇(尤其是平臺化產品),就是面向消費者(做自己的品牌)還是面向企業?也有部分的創業公司選擇了后者,比如iControl和Zonoff(分別是Comcast和StaplesConnect的技術提供商)。
除了定位,創業公司還需要幾個特質來標識自己的長期價值:
1、設計;Nest、Canary都是很好的范例。
2、有用且易安裝:對用戶來說就是投入更小,收益更大。
3、提供創新的產品,一個聯網的燈泡能比普通燈泡用得更爽嗎?有10X的好用嗎?
4、開放性和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