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國內地方產能與國際接軌,走出去更好地執行產能“走出去”戰略,發改國家發改委近日與甘肅、委支山東兩省簽署協議,持甘建立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委省協同機制,魯產兩省內多家企業將與巴基斯坦、走出去印尼等國家展開產能合作。發改
據悉,委支山東省將圍繞鋼鐵、持甘有色、魯產工程機械、走出去輪胎、發改煉化、委支建材、持甘裝備、魯產化工、輕紡、造紙、汽車、船舶等重點領域,制定扶持激勵政策,建立動態更新的重點項目庫。首批將重點推動如意科技集團、南山鋁業(6.58停牌,買入)、魏橋創業集團、煙臺萬華等山東省重點企業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匈牙利等國的23個產能合作項目。
甘肅省則重點圍繞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裝備制造等領域,首批將重點推動金川集團、白銀公司、酒鋼集團、八冶集團等甘肅省重點企業在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的20個產能合作項目。
事實上,這并不是國家發改委首次與地方省份建立委省協同機制。7月6日,國家發改委與河北省簽署合作協議,建立首個產能合作委省協同機制,將河北省作為產能合作示范省。隨后,江西、湖北等省份也紛紛加入委省協同機制的行列中。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曾透露,發改委目前還在與江蘇等10余個省份協商建立委省協同機制。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甘肅系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外延伸的必經之路,山東作為沿海省份更多地是扮演一個海上絲綢之路出海口的角色。“‘一帶一路’作為裝備制造業和產能‘走出去’的重要途徑,需要沿途的省份先行先試并做出表率。”陳及表示。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巴西、秘魯、印尼、埃塞俄比亞、埃及等多個國家開展了產能合作。其實,在產能“走出去”過程中,中國正多措并舉。除了和省市建立協同機制外,我國還推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合作設立產能合作基金,為多雙邊產能合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已經設立和正在推動設立的產能合作基金總規模預計將超過數百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