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方錦龍只會炫技?他可連失傳千年的龍只連失古樂器都給復原出來了
…
“這個老頭兒怎么啥都會?”
“太厲害了,獻上我的傳千膝蓋!”
今年的古樂給復跨年晚會,大家都被一位銀發蒼蒼的器都老頭兒吸粉了。節目一開場,原出他就秀出了最拿手的龍只連失琵琶,彈指之間,傳千悠揚的古樂給復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
● B站跨年晚會上,器都洛天依演唱《好一朵美麗的原出茉莉花》
其后,他與百人樂團合奏演繹包括《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將軍令》《噢蘇珊娜》《牧歌》《NARUTO theme》《The Godfather(Love Theme)》等在內的龍只連失10首中外經典曲目串燒。
剛開始他只是傳千低調融入樂團的一份子,后來竟一枝獨秀地敲彈自己的古樂給復臉蛋,彈出《噢蘇珊娜》的器都輕快音律。把自己當樂器,原出“我彈我自己”只是炫技的開始。接著,他拿出一把鋸琴拉出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的悠長高音,還真是“拉大鋸”了。
● 實力演繹“我彈我自己”
● 實力演繹“拉大鋸”
還有艾斯拉吉、西塔爾這些充滿咖喱味的印度樂器,二胡、中阮、高音琵琶、尺八、沖繩三味線等特色樂器,也被他“玩弄”得出神入化。
一場晚會下來,這個老頭兒圈粉無數。他是國內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先生。
● 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先生
不過這位銀發蒼蒼的音樂家,貌似非常“介意”年輕網友叫他老頭。他幽默地調侃道:“叫什么都行,別叫我老頭就行,畢竟我還年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方錦龍不僅喜歡和年輕人玩,腦洞也很大。有一次,方錦龍還向一只狗狗發起挑戰。狗狗撓癢癢,方錦龍彈奏琵琶,比比誰的手速快。這老頭也是相當可愛了。
方錦龍年過半百,但依然是個心境年輕的博學者,玩樂器也是貫通古今中外,不局限于傳統手法而玩出各種各樣的花兒。當然,炫技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方錦龍真正干的大事,是復原和改良失傳上千年的五弦琵琶。
● 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的正面及背面
年輕的時候,方錦龍就對音樂相當有悟性。他被選拔進入到濟南軍區前衛民族樂團,成為一名琵琶演奏員。由于他出色的表現,方錦龍很快就被選任為彈撥樂首席。
1985年,20歲出頭的方錦龍去日本參加四國舉辦的絲綢之路音樂會,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這款琵琶在日本被奉為十大國寶之首,是唐朝送給日本圣武天皇的國禮,也是唯一一把保存完好的中國古代琵琶。
● 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在普通人的認知里,琵琶就是四弦的。連方錦龍也是這時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古代還有五根弦的琵琶!但五弦琵琶的制作工藝早已失傳,一直以來,我們彈的琵琶都缺了根弦。
回國后,方錦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無論是四弦琵琶還是五弦琵琶,都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產物,而且從東晉到大唐時期都是盛極一時的。但到了北宋以后,五弦琵琶幾乎銷聲匿跡,就只剩下四弦琵琶了。
方錦龍自認為通曉琵琶,如今卻連五弦琵琶的存在都不知道,而且國內失傳的唯一古琴只在日本有……這件事始終讓他耿耿于懷。
● 唐李壽墓壁畫中的琵琶
中國傳統講究“五”這個數字,像三五知己、九五至尊這樣的成語,還有五臟、五味、五聲、五行等大量的表達都用“五”來表示。五是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一個數字,然而曾經盛極一時的五弦琵琶竟失傳上千年,作為精通琵琶技藝的演奏家,方錦龍決心要復原五弦琵琶。
當時,部隊歌舞團的管理非常嚴格,方錦龍只能利用假期和業余時間研習五弦琵琶的做法。他一有空就去尋找制琴師傅,可幾乎所有的師傅都表示,琵琶四根弦才對稱,五根弦怪怪的,而且他們代代相傳的都是做四弦琵琶手藝,五弦琵琶根本就沒見過。
● 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細節
尋找和溝通的過程非常艱難。在大家都認為五琴琵琶是天方夜譚的存在時,方錦龍終于在江蘇常州找到一位愿意了解五弦琵琶的制琴師傅。
一開始,方錦龍表達了復原五弦琵琶的心愿,制琴師傅也只是聽聽而已。嘴炮說不動,方錦龍就直接用琵琶聲打動師傅——他為制琴師傅單獨彈奏一首又一首他中意的琵琶曲,制琴師傅才終于愿意嘗試做一把五弦琵琶。
● 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細節
“不就加一根弦嘛?有什么難的。”
如果你是這樣想,那就太小看一個樂器的誕生了。
為了容納多一根弦,琴體需要加大,而弦距也要相應地縮小。這樣一來,體積的變大以及面板上的扶手跟弦的拉力增大,會導致演奏起來有點難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方錦龍和制琴師傅反復研究,才在琴體大小和五弦間距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 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細節
解決了結構的問題,那音色和音調呢?只有五弦的外觀,而沒有五弦琵琶的演奏功能,那也只是個模型,算不上復原出五弦琵琶。如何定弦,又是一個新的難題。
于是,方錦龍又翻查了大量關于琵琶的史料,有畫冊記載了壁畫和石窟中的唐代琵琶造型,僅敦煌壁畫里就有十幾種造型。另外,上海音樂學院葉棟教授的研究成果——成功破譯了的敦煌曲譜,更令方錦龍茅塞頓開。
● 葉棟教授曾破譯敦煌曲譜
原來唐代的古弦琵琶的定弦方式很多,每個曲子是根據不同的曲項來定弦的。方錦龍嘗試在四弦琵琶的基礎上多加一個低音弦,原本音色略顯粗糙的琵琶被賦予了更豐富的表現力。經過反復的調試和改良,終于把五弦琵琶從失傳的絕境中救了回來。
方錦龍給這個當代五弦琵琶申請了專利保護,他本人亦被稱為“五弦琵琶宗師”,但他一點也不給自己邀功。他說:“我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終于把延伸琵琶生命力的這根弦續上了。”
● 方錦龍復原改良五弦琵琶后的肺腑之言
方錦龍通曉古今中外各種樂器,他對樂器的喜愛,顯然不局限琵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收藏家。方錦龍認為,所有的樂器都是人類藝術文化的瑰寶。他收藏了幾百上千件中外民族樂器,同時也很愿意拿出他珍藏的樂器給大家表演。
長期以來,方錦龍流連在音樂舞臺,不少觀眾也通過一場又一場的音樂盛宴,感受到了中國古典樂器的魅力。近十年,玩了近50年琵琶的方錦龍才慢慢進入到大眾的視線,而在B站的跨年晚會上“炫技”,更是讓他一炮而紅。
● 方錦龍在跨年晚會上表演沖繩三味線
實際上,方錦龍的紅,正是代表了大眾對國樂乃至中外民族樂器接受能力的提升。大眾通過演奏家對樂器的靈活演繹,一改對傳統樂器的古板印象。瞧,樂器也可以很好玩。
“做好玩的音樂”是方錦龍一直堅持的理念:讓音樂的“樂”,變成快樂的“樂”。這樣一來,小眾樂器能變成大眾娛樂,國樂走進國人,也能走出國門。不可否認,方錦龍這位“年輕活躍”的國樂大師,對推動國樂的傳播和發展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音樂無國界、跨領域,連國樂大師方錦龍都跟洛天依玩、草原歌手騰格爾都能唱《戀愛循環》了,國樂深入人心還會遠嗎?
參考資料:
微博 @多琴方錦龍
《bilibili晚會: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視頻/B站
《方錦龍:我做國樂一定要好玩》文/北京晚報-韓軒
《方錦龍|在音樂世界里尋找丟失的那根弦》文/CC講壇創新傳播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