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若郡 通訊員 屈林
“支付寶到賬13000元。基層”4月3日清晨,治理平輿縣李屯鎮李屯村草莓種植大戶邊俊鋒的好方大棚里,隨著一聲語音提示,基層他的治理手機跳出一條到賬信息。邊俊鋒趕緊搓了搓沾著泥土的好方手,立即撥通村黨支部書記朱艷平的基層電話:“朱書記,給您報個喜,治理這幾天俺家的好方草莓又賣了不少。”
時間回到今年1月份。基層在平輿縣日常開展的治理“問題短板大排查、人居環境大整治、好方矛盾糾紛大清零、基層能力素質大提升”四大攻堅活動走訪中,治理邊俊鋒向朱艷平說起了自己的好方苦惱:“我家大棚和鄰居家地邊挨著,遇到陰雨天氣,雨水總是流到人家田地里。時間長了,鄰居也有意見。”
“鄰里總是別扭著也不是辦法。”得知痛點后,朱艷平踩著田埂深一腳淺一腳往邊家大棚趕,這邊聊聊,那邊嘮嘮,一趟不行就兩趟,“邊大哥,我帶了卷尺,咱們今天就量清楚地界。”
朱艷平把雙方叫到一起,現場商量如何化解矛盾糾紛。濕漉漉的塑料棚布下,三方現場拉線、挖溝。經過耐心調解,最終,邊俊鋒在自己大棚外挖一條小溝解決排水問題。
這是平輿縣每周三“四大攻堅”活動日的尋常一幕。
2022年以來,平輿縣在全縣實施農村黨建三級聯動“雙提升”工程,著力構建縣委牽頭抓總、各鄉鎮具體實施、村級黨組織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的能力素質“雙提升”。
在“雙提升”工作中,平輿縣還將每周三定為“四大攻堅”活動日,縣委常委班子帶頭下基層、到一線,帶領縣鄉村三級8000多名黨員干部深入各村(社區)聽訴求、化憂愁、辦實事、解難題。
副縣長邢攀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走訪要事:“射橋鎮污水處理站年久失修,需擴建”“王灣村共同富裕加工園變壓器容量不足影響生產,要更換……”
記者來到西洋店鎮西洋潭村的“說事長廊”時,鎮黨委書記郭磊正和村民拉家常。“最近村里開展的土地二輪延包網簽工作,就是這樣在石凳上圍在一起,一次次開群眾會談攏的。”長廊外墻上,每月更新的“民生實事清單”用粉筆寫著:3月底前完成西洋潭、龔莊、老灣三個自然村1380米的下水道修建。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在平輿縣委組織部長王鋒看來,當黨建的紅色基因融入田間地頭的煙火氣,帶來的不僅是環境的更新、糾紛的化解,還有基層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和鄉村治理生態的重構。
平輿縣農村黨建三級聯動“雙提升”工程開展以來,一組組數字成為基層善治鮮活的注腳——辦理民生實事3200余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2750多場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230余件,化解群眾矛盾糾紛320余起。
治理妙招
平輿縣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農村黨建三級聯動“雙提升”工程為抓手,創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縣鄉村三級協同發力,實現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矛盾化解、民生服務“四位一體”的高效能治理新格局,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實現省級平安創建八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