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9日),中國中國科學院發布《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科學報告顯示,布消1990—2019年,費端放研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強度降低83.3%,碳排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究報綠色低碳產品。此外,中國當前,科學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消費端碳排放差異顯著,布消專家呼吁統籌生產端和消費端,費端放研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碳排核算體系,更科學公正地分配全球減碳責任。究報
報告顯示:
1990—2019年,中國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強度降低83.3%,科學為全球提供更多的布消綠色低碳產品。
2021年,中國因光伏產品貿易為其他國家承擔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達2.5億噸。同時,這些光伏產品每年可為全球其他國家削減約1.5億噸由煤電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全球減排和氣候變化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
該報告還集中呈現了基于消費端視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結果,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消費端碳排放的演變特征。報告顯示,1990—2019年,主要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產端碳排放,主要發展中國家則反之,尤其是中國消費端碳排放長期低于生產端碳排放,為全球承擔了更多碳排放責任。據介紹,生產和消費是經濟活動的兩個方面,消費端碳核算除考慮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以外,還包括運輸、使用、處置和回收以及貿易活動等各個環節,因此更為科學全面。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魏偉:生產端只是關注的生產屬地原則,那么自然而然生產越多產品的區域,它的碳排放核算就要越高,消費端我們關注人類活動過程中的消費行為引起的碳排放,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更多的產品,消費端的碳排放核算結果就要高。
當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消費端碳排放差異顯著,因此專家呼吁統籌生產端和消費端,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核算體系,更科學地分配全球減碳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