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大早,哈薩克斯坦小伙子阿迪力騎著摩托車來到吐哈油田哈國技術服務公司,給項目部的人員送來了滾燙的奶茶,這樣的事在項目部經常發生。阿迪力說:“是吐哈石油人的到來,帶給我們當地人更多就業機會,我打心眼里感謝他們。”淳樸的友誼流淌在項目部人員和當地居民心間。
從2001年吐哈油田涉足中油阿克糾賓油氣股份公司讓那若爾油田15口氣舉采油井先導試驗技術服務,到目前油田氣舉采油井數由11口增長至近500口井,規模擴大了40倍,吐哈氣舉采油已成為這個油田接替自噴的最主要采油方式。吐哈哈薩克斯坦技術服務公司經理曹祥元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油氣合作就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和先導工程之一,它可以更有效地帶動區域整體發展。我們自2001年參與哈薩克斯坦油氣項目,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不僅在哈薩克斯坦取得了輝煌業績,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哈籍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
隨著油田氣舉采油規模的持續擴大,氣舉工作量逐年增多。吐哈氣舉工程師方志剛多次前往讓那若爾油田前線工作,樸實的哈薩克斯坦石油員工的音容笑貌、濃郁的當地民族風情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異國他鄉,他深刻感受到了“Company‘Ty-Xa’”(吐哈公司、吐哈石油之意)這一團隊的親切溫暖及巨大感召力。哈國十月城采油廠前任廠長、已年近花甲的哈薩克族老人阿曼常說這樣一句話:“沒有吐哈氣舉專家的指導和服務,就沒有讓那若爾油田的今天,只要是工作所需,我愿意為吐哈做任何事情、做好一切服務。”
十幾年來,吐哈哈國技術服務公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致力于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扶持當地的民族工業做出了許多努力。去年,吐哈哈國技術服務公司當地物資采購占到公司采購總量的80%,僅壓裂作業措施用的支撐劑和氯化鉀就全部實現在當地購買,合同額價值2540萬堅戈;公司勞保護具全部由當地供應商供應,采購額達到600萬堅戈以上;公司車輛租用10輛,每個月310萬堅戈,一年3.72億堅戈……
在哈國,油田開發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非常匱乏。哈國技術服務公司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首先在現場進行基礎理論的培訓,待員工的技術理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將其送往中國石油吐哈氣舉技術中心進行更高層次的培養,累計已培養技術專家7名、管理技術干部8名,目前這些人均已擔任公司的關鍵崗位職務。
在保證公司利潤的前提下,吐哈哈國技術服務公司盡可能提高當地員工的收入和福利。近幾年油價下跌,公司運營面臨巨大困難,但公司大力壓縮生產成本和部分配套成本,確保當地員工的收入和福利不受影響。
2016年開始,哈國技術服務公司推進薪酬福利制度改革,提高當地員工績效占工資的比例。這一舉措極大增強了當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進而提高了各項服務合同的完成程度,增加了公司的收入,形成了一個良性高效的循環。
吐哈哈國技術服務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十幾年來,每當當地員工過生日的時候,大家都主動給他送去祝福;誰家添了小寶寶,公司留言欄里就會寫滿大家對孩子的祝福;誰生病了,大家都會買上鮮花去醫院探望他。當地員工也會主動邀請中方員工去自己家里做客,盛情款待,緩解他的思鄉之情,或是組織野炊,邀請中方人員一同參加,載歌載舞……
目前,讓那若爾油田已成為世界陸上單個油藏規模最大的氣舉整裝油田,氣舉年產油量超過200萬噸,15年累計增產油量530萬噸。這一驕人業績的取得,與中哈雙方人員不斷加強文化融合、同舟共濟、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的舉措密不可分。
“一帶一路”倡議下,吐哈哈國技術服務公司通過合作共贏,讓友誼之花在絲綢之路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