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基層機構機遇提供醫療設備,技術優勢、醫療專業能力為患者服務的何抓運營1.0時代,這主要是樹理通過醫院多年的經驗積累和豐富資源針對患者醫療需求提供專業化服務。
如今,念促我們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發展患者的基層機構機遇精神滿足與情感需求日益強烈,而且他們掌握著五花八門的醫療大量信息,對服務價值的何抓認知和對品牌形象的認同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因此,樹理追求獨特的念促市場定位,以患者為中心,發展與他們建立一對一的基層機構機遇緊密互動關系,不僅提供診療服務的醫療技術功能,更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層面的何抓情感價值,在每一個環節力爭創造更多個性化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把其文化基因不斷的培植,從而在患者心智中建立一種情感共鳴,打上情感愉悅的烙印,以獲得整個社會體系的普遍好感和口碑。因而,這也就是基層醫院運營2.0時代鮮明的特征。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患者需求的多元化結構,我們迎來了基層醫院運營3.0時代,也就是品牌經營時代。
這是一個充分強調價值,主客觀相互融合,強化服務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過程中進行資源重構的價值創新,它需要不斷引領創造患者個性化消費需求,并強調以醫院之間共同的價值體系和社會責任,企業公民、個人參與等融為一體的深層次情感價值的再造,其具體形態上往往從醫院的愿景與價值觀入手,著眼于與患者的滿意度,不斷挖掘市場需求的亮點和社會道德價值層面的熱點,關注社會,關愛民生,并通過新的經營手段和營銷方式推動社會和諧進步。
中國90%以上的醫院,認為醫療技術品牌就是醫院品牌。
因此不難理解,許多醫院往往聚焦于對疾病的診治,而忽略了醫院品牌建設真正的文化促進,淡化了對顧客人性化服務和關懷……一般來說,基層醫院經營工作的出發點,就是要把著眼點聚焦在患者身上,關鍵是如何避免消費者的“FUD”心理(fear 害怕,uncerfainty 不可靠,doubt懷疑)。
因此,通過建立在美譽度和良性溝通上的面對面宣傳、口碑效應、上門回訪等多種手段在細分化原則下能強化他們對醫院和服務的認識,從而在醫院和患者中形成親和力,用無形的溝通聚攏起心靈上的互動,從而形成認識感受上的一致性,避免對醫院功利性的排斥形成的逆反心理,穩定并拓展消費群,延長醫院由品牌美譽度積淀帶來的生命周期。
我們服務過海內外不少醫療機構,得出一個經驗,醫院先進與落后的差距,主要并非規模和硬件,而在思維與認知!在一個數字化生存時代,光憑過去的經驗和套路已不管用了。需要來一場思維方式上的認知革命!只有做好全組織全過程全人員全指標的人格化管理,才能跟上時代!
醫院管理者不能只坐在辦公室中,要檢查狀態、尋找問題、處理事件、優化流程、持續改進,做到凡事有交代、凡事有落實、凡事有回音,把工作當做事業來看、把權利當服務來看、把員工當朋友來看、把醫院當家庭來看。
倡導職工為患者提供主動服務、滿足服務、滿意服務、貼心服務、超值服務、精細服務等。管理的奧秘就是,把“我”變成“我們”,把“我會”變成“大家都會”,把“我想”變成“大家都想”,把“我要奮斗”變成“大家都要奮斗”。
事實上,醫院品牌因本身沒有物質實體,所以醫院品牌是多因素的相互組合,是整體與細節的雙重表達。醫院品牌資產的有無、高低取決于患者,而不是醫院,以患者為導向的品牌資產是醫院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品牌資產實際上是醫院的無形資產,品牌資產歸根結底是由品牌形象所驅動的,品牌形象是構建品牌資產的基石。具體來說,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品牌忠誠度、品牌聯想和市場影響五個方面,前四個方面代表了患者對醫院品牌的認知,后一個方面代表了醫療服務市場對于醫院品牌的反饋。
當前,基層醫院要打造服務品牌,很重要的任務是如何處理好醫患關系,為患者創造生存的價值。不難發現,生活中發生的絕大部分醫患糾紛其實不是醫院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方面的問題,而是醫患溝通不夠,醫院服務不到位引起的。醫院應該摒棄傳統等人上門的被動,創造積極開放的現代服務理念,主動出擊,有意識的整合自身資源針對性的開展公關宣傳活動,走個性化、精細化服務路線,同時運用差異化手段,結合自身??铺攸c和現有人力、設備、環境等因素,抓好全程服務管理。做好特色經營,形成口碑。因為齊全的設備、舒適的環境及周到的服務,除了彰顯醫院的形象外,如何讓患者在解除生理疾病的同時給予心理上的充分滿足。讓他們強烈感受到被別人需要時的理念支撐,接受診療的同時更能體驗到來自內在精神的強大動力。而后者恰恰需要醫院不光光給患者救死扶傷,有時更需要醫院以人為本創造一種價值。
想必這應該是現今我們所要掌握的人性化技能。
看看日本龜田綜合醫院是怎么做的:
2013年10月一天,日本一位70多歲的老人,一個癌癥晚期患者被家人用輪椅推著來到一家醫院,他要看看這家醫院的太平間。
醫院里的一位護士在得知老人的來意后,隨即將其和家人一起帶到住院部的最高層,也是整間醫院的最高層——第13層。
結果,老人的家人既驚訝又有些不滿地問道:“帶我們來這么高的地方干什么?我們可不是來看風景的!”護士先是一愣,然后笑著回應道:“我知道呀,但我們醫院的太平間就在這第13層上呀!因為這里的視野和陽光都是最好的?!?/p>
接著,護士把老人和他的家人領到了一個帶有窗戶的小太平間里,里面布置相當溫馨和精致。老人最后看著窗外的景色,沉默了一會,然后對身邊的家人說:“我想死在這家醫院,火化前被安放在這里……”家人頓時淚如泉涌,頻頻點頭答應了,之后便辦了入院手續。
這家醫院為什么要把太平間放在最高層,而不是像其他的醫院,放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或其他少人涉足的某個偏僻角落里呢,醫院的負責人給出這樣的答復:“因為這里離天堂最近,而且有陽光,有風景,不冷寂!”這家醫院名為龜田綜合醫院,位于東京近郊的千葉縣鴨川市內,鴨川市的常住人口只有不到4萬人,但龜田綜合醫院的規模卻相當大,醫院里的醫師達400多人,護士等相關人員也近900人,而且常年“患者盈門”,效益非常好,因為有許多患者都是慕名從別處趕來的,這在日本全國上下醫院經營狀況普遍慘淡的大環境下可謂是一枝獨秀了。
“如果你在那里治療過的話,我保證你一定還想再回去住一次?!边@是許多曾在該院接受過治療的人的共同心聲。
龜田綜合醫院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答案是尊重患者,一切以患者為先為大,即便他們無藥可救了,也要給他們最后的尊嚴和關懷。這正如美國腫瘤社會學家霍蘭教授曾提到,醫者有四個“救生圈”:1、技術魅力與呈現;2、愛心與人格魅力的表達;3、溫暖陪伴;4、信仰與生命哲學的感悟與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