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沐浴著新時代的喜迎興海新顏東風,海寧推動鄉村振興邁出大步伐。黨代
過去五年,進新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征程浙江省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縣、⑩丨高歌浙江省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等榮譽“選擇”海寧。唱振村蝶全省大麥最高百畝方畝產448.31公斤、寧鄉全省油菜最高畝產321.39公斤,變換全省單季常規晚粳稻最高畝產871.5公斤等眾多“農業之最”誕生在海寧,喜迎興海新顏這里的黨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值連續十年列嘉興第一。
民族要復興,進新鄉村必振興。征程漫步在鄉村之路上,⑩丨高歌不難發現,唱振村蝶這里的寧鄉鄉村正以蝶變綻新顏,讓鄉村振興畫卷“聲色俱全”。
“師傅麻煩打包的時候多加點泡沫和稻草,別壓壞了。”走進位于長安鎮天明村的浙江云垚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正平站在包裝車間門口,正挽起袖子指揮著三四輛集裝箱車進行裝卸貨。“雙十二”剛過,這里熱火朝天。
李正平,90后農創客,現任海寧市花卉產業農合聯黨委副書記。2016年,他從花卉企業辭職,開啟創業之路,乘著花卉園藝熱潮,運用淘寶、微信等媒介,打造了網紅IP——愛種花的王大爺。
5年時間,他將直播帶貨模式運用到傳統農業,帶火了本區域的線上花卉直播帶貨,成為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批探路人。
以天明村為例,2016年時經常性收入不足90萬元,經營性收入約10萬元,2020年時,該村經常性收入達277萬元,經營性收人約155萬元。“李正平是我們鄉村振興路上的帶頭人,他讓我們發揮出花卉專業村的優勢,整村‘花卉超市’的夢想逐漸成真。”村黨總支書記陳偉達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一直以來,海寧始終將培育農創客放在鄉村振興的首要位置,目前已形成一支372人的農創客隊伍。
95后季鳴,留學歸來打造浙江省規模最大的車厘子果園,讓農業更酷更時尚;90后朱喬煜,“農二代”創建網上直通車平臺,從單一式經營到融合發展,每年銷售超100萬元;80后江建松,創辦有家家庭農場,80畝標準大棚和噴滴灌設施,讓農產品有了“身份證”……他們從事著花卉、水果、水產等產業,扎根海寧,投身鄉村,揮灑青春,建夢鄉村。
“原來夢中的鄉村,都在慢慢變成現實。”前段時間,我市“花溪俠影”風景線通過嘉興考核驗收,江建松的有家農場就坐落在風景線上,看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他很感慨:“長嘯村以前是生豬散養大村,環境很差,如今竟做起了美麗經濟。”
擁有美麗美好的家園,是每個人的熱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海寧著力一個“高”字,不遺余力,用心示范。
高標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通過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項革命,實施以“三個清零、六個整治、兩個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全域秀美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提升地方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高質量推進美麗鄉村示范建設,開展以“親和宜居、潮鄉海寧”為主題的美麗鄉村建設,成功創建省美麗鄉村示范鎮6個、省特色精品村18個、省3A級景區村莊10個,形成點線面結合、示范引領的全域秀美建設格局。
與此同時,高起點謀劃星級村建設。通過強化部門職責、開展互評互推、競爭淘汰、群眾評議等,精心創建一大批星級美麗鄉村,截至去年底基本實現星級美麗鄉村全覆蓋。
今年,海寧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星級共同富裕村”,聚焦“三強”“三美”“三富”,推進星級美麗鄉村向星級共同富裕村轉型,當前全市70個村正向星級共同富裕村蝶變提升。
同樣是著力一個“高”字。五年來,海寧始終立足浙江省農科院楊渡基地的地緣優勢,不斷深化院地合作,采用“一鎮街一院校一產業一團隊一專員一項目一基地”的合作模式,積極推動農業領域最新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這份院地合作“成績單”足以說明。截至目前,海寧已經建成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8個,海寧市農業科技服務基地10個,組建農業科技專家服務團隊7個,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800多戶。
根據地方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已經組織實施嘉興市農業豐收項目28項、海寧市農業科技項目10項、海寧市農業“三新”項目27項、海寧市農業服務基地項目15項、農技推廣基金會項目60項、省級專家團隊項目9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的呼喚,發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回望過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海寧正以其實實在在的行動,全力繪制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勇當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