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外引內升調結構”變成“調結構、秀洲訊保增長”,區力引來無限生機和精力:“中節能”嘉興節能環保產業園已經奠基,促結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一期已入駐48家科技企業,構調中國兵器嘉興光電產業園開始生產,整行中關村長三角創新園也將于本月開工……在“調結構”優先的業資指向下,央企和大型國企投入資金的外引內升產業園相繼落戶,今后幾年將為秀洲區帶來上百億元的秀洲訊投入資金。
秀洲區把“調結構”放在首要位置,區力頂住“犧牲眼前政績”的促結壓力,意在謀劃更為久遠的構調產業發展與布局,顯示出秀洲區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整行決心。可喜的業資是,這一積較嘗試開始得到回報:今年前三季度,外引內升該區工業產值降幅明顯收窄,9月份當月工業產值初次出現了正增長。
秀洲區委書記祝亞偉告訴記者,未來5至10年內,全區將培育5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望創造60億元以上的稅收,提供10萬多個就業機會……
“外引內升” 力促結構調整
席卷大部分國家的資金危機,去年以來波及了秀洲區內不少企業,也使區域經濟發展面臨巨大壓力。然而,秀洲區領導經過調研分析后認為,本輪資金危機產生的本質是產能過剩,哪怕是犧牲眼前政績,也要全力推進轉型升級,唯有這樣才可能“化危為機”。“寧愿暫時犧牲GDP,也要把結構調整到位”,迅速成為秀洲產業轉型提升的自覺行動。
引進科技含量高的央企和大型國企,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是秀洲區“化危為機”使出的妙招。
秀洲區著眼于產業轉型升級,將吸引央企和大型國企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頭戲,引來了中國節能投入資金公司、中國兵器集團等一批擁有先進產業、技術和高等人才的央企及大型國企,并成為帶領秀洲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力量。
新能源是國內許多地方競相發展的新興產業。中國節能投入資金公司、中國兵器集團的進入,較大地縮短了秀洲與新能源發展先進地區的差距。中國兵器集團將投入資金50億元,在秀洲打造光電產業園,形成一個集LED芯片、器件和照明應用產品于一體的光伏產業鏈。
“中節能”帶來了先進環保節能技術,其節能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后,園內所有建筑的樓頂都將鋪上一層太陽能光電板,并網發電后,每天能向電網輸送太陽能電力,總發電能力相當于一座6000千瓦的小型發電站。
在積較對接央企和大型國企的同時,秀洲區同樣注重本土企業的轉型升級。浙江福萊特玻璃鏡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先只是生產普通玻璃的本地企業,能耗高、效益差,改產超白玻璃后,不僅效益高,又環保節能。看好這一新興產業的前景,該公司在原有10億元產業規模的基礎上,在洪合鎮再度投入資金4億元建立800T太陽能超白玻璃生產線項目;同時又將投入資金12億元在秀洲工業園區上馬太陽能超白玻璃鍍膜項目。
“資金危機的到來,為我們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現在危機還沒有過去,機遇依然存在,如果我們能夠走出盲目性、走出誤區,把‘調結構’真實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那么我們的發展就會更有前途。”秀洲區委負責人坦言,一個區域內唯有具有科技含量高、可持續性發展的產業,才會更有前途,也更符合科學發展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