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酒的葡萄概念,留存在人們腦海中最深刻的保存印象依然是“酒是醇的香”。對于紅酒的淺談期限概念,人們一般也普遍認為葡萄酒的葡萄年份越久,其品質就會越好,保存有些人甚至把年份當作是淺談期限衡量葡萄酒品質好壞的唯一標準。葡萄酒真的葡萄是儲藏越久,品質就會越好嗎,保存其實事實并非絕對如此。
普通葡萄酒存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葡萄酒能夠在瓶內繼續熟成,發展出復雜的香味、細膩的結構和柔順的口感。所以說,一瓶葡萄酒是有它生命期限的,就好比人類有生命期限一樣。當用來釀酒的葡萄還掛在樹枝上時,葡萄酒就已經開始了它初期的生長階段,這好比人類處于母體中的孕育時期。
葡萄成熟后,經過采摘、榨汁、生產加工、橡木桶成熟等一系列釀酒流程后,葡萄酒會得到釀酒師所賦予的提升,就好比人類進入學生時代。然后裝瓶,這時葡萄酒會進入休眠期,它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儲藏環境。經過陳年后,葡萄酒的品質會得到二次提升,這好比人類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成熟過程。經過陳年后進入成熟期的葡萄酒,其優秀的品質會持續釋放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就是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期。所以,世界上的大部分紅葡萄酒都會在裝瓶之后的2-3年內被人們消費掉。
最后,葡萄酒也會進入衰老期,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會因為葡萄酒陳年的潛質而有所不同。其中,紅葡萄酒中單寧含量的多少是其主導因素。進入衰老期的葡萄酒并不等于變質不能飲用了,只是這時期的它已經失去原有的風采,變成平庸的液體,很少有人愿意再將它飲入口中。如果一定要給葡萄酒定個“保質期”的話,還不如給它定個“適飲期”。普通葡萄酒的適飲期約為5-10年,品質好的葡萄酒一般需要儲藏8-10年才能展現其成熟的魅力,因此可以存放得久遠一些。而世界頂級佳釀,在存儲得當的情況下,可以存放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在現行世界范圍內,人們普遍把葡萄酒分成兩個世界,即舊世界和新世界。舊世界是指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等有著數千年葡萄酒釀造歷史的歐洲國家。這些國家一直都遵循著傳統釀酒法,加之特有的風土條件和悠久的葡萄種植歷史,因此出產的葡萄酒大多酒體厚重,單寧強勁,具有較強的陳年潛力。再加上浪漫主義情懷的演繹,使得這些國家出產的葡萄酒往往被賦予更多的貴族氣息和浪漫情調,如法國波爾多頂級紅酒就因稀缺性和耐藏性,而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而新世界則主要是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智利和阿根廷等發展葡萄酒釀造業才兩三百年的國家。這些地區由于氣候潮濕、陽光充足以及獨特的土壤特性,導致其出產的葡萄酒具有新鮮的果味和較高的糖分,所以并不適合長期存放。存放時間過長則會造成果味流失,它的出眾之處也會隨之消失殆盡,所以新世界國家的葡萄酒一般適合在5年內被飲用掉。
可是為什么現在大多數的人們都認為葡萄酒的貯藏年份越久越好呢?這里面其實包含了兩個錯誤的理解與認知,一個是對“年份”的錯誤理解,另一個是來自人們慣性思維的錯誤認識。
很多普通消費者并不真正了解葡萄酒中“年份”的概念。“年份”對葡萄酒有特殊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記錄釀酒葡萄的采摘時間。之所以要記錄葡萄的年份,是因為即使同一產區、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也會因為當年的天氣狀況、風沙土壤等自然因素而出現天差地別的品質。所以,評判一個年份好壞的標準與時間長短無關,而是與一系列的自然指標有關,如降雨量、日照時長等。就波爾多地區而言,近30年所出產的葡萄酒中較好的5個年份是1982年、1986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
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慣性思維的錯誤認識。人們總是認為時間可以檢驗一切,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其實,這種認識忽略了葡萄酒這種產品的特性。由于中國人生產的白酒一向是越久越醇香,所以讓普通消費者對葡萄酒也產生了認知偏差,誤以為葡萄酒和白酒一樣,放置的時間越久越好。其實,單以年份來判斷一瓶葡萄酒的好壞還有些片面,畢竟影響葡萄酒品質的因素除了天氣、土壤等先天條件外,還包括釀酒師的技術和釀酒工藝的精準程度等客觀因素。因此,葡萄酒并非越久越好,而是來自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