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斷臂求生 海航能否度過債務難關?

斷臂求生,債務海航能否度過債務難關?
近日,斷臂度過海航集團旗下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停牌,求生且相關企業出售旗下資產速度加快。海航市場上關于海航集團債務和流動性資金緊張的否難關輿論越演越烈。
從2015年開始,債務海航的斷臂度過資產便以及其夸張的速度擴張起來。特別是求生從2016年起海航的資產更是以超過100%的速度進行擴張。資產規模相應地從2015年末的海航0.54萬億元迅速擴張至2017年6月末的1.2萬億元。
而杠桿收購則是否難關海航擴張慣用工具,通過銀行借款、債務發債、融資等大舉借債進行投資,其中有息負債更是占據了非常大的份額。據光大證券研究所統計,截至17年6月末,海航集團有息債務為5,888.54億元,占總負債的82%。
PS:此處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其他權益工具(永續債)。
據媒體報道,海航集團2018年第一季度有約650億元的債務到期。事實上,目前還不是海航債務最危機的時候。據光大證券統計,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海航集團即將進入債券集中到期階段,到期壓力較2017年明顯擴大,屆時負債方的壓力將會逐漸體現。

因為高負債,海航集團2017年底在海外地主體被標普(標準普爾S&P)評級下調一檔至B,比投資級低五檔,理由是其在未來幾年有大量債務到期,且融資成本上升等。
是的,除了面對還本付息的壓力,海航還陷入了另一個困境,就是再融資所面臨的不利環境,如再融資困難,融資成本將再度上升。
內部面對還本付息的壓力,外部陷入再融資的困境,內憂外患之下,海航不得不出售資產補充現金流。

誰在抄底海航資產?
正值海航集團用錢之際,對于很多想要購買海航資產的企業來說,本應是個很好的抄底機會。但就目前來看,海航集團海外資產出手困難,境內買家又多偏愛物業板塊。
因國家嚴格控制企業境外投資,國內企業對于海航海外資產并不感興趣。兩會期間,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曾對外表示,海航集團也曾找其接盤香港啟德的項目,因為該項目并不符合國家海外投資的要求,絕不會買。
海航幾年前曾花了大價錢買的海外資產幾乎只能出售給外國企業。截至目前,海航出售了澳大利亞悉尼的One York寫字樓項目,買主為總部位于紐約的私募股權公司Blackstone Group(黑石集團);海航集團出售位于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的1180 Avenue of Americas,買家為諾斯伍德投資公司(Northwood Investors)......
但是,海航旗下大量海外資產沒有賣出去,或成為債務抵押,或因價格原因尚未出售。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為海航集團購買一些資產時支付的價格過高,導致其難以在自己認為合適的價位上找到買家。
對海航有關境外投資項目并不感興趣的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曾表示,在此之前確實有和海航集團相關人員接觸過,但是暫時并沒有出手,只是比較留意海航集團位于海南的項目。花樣年總裁潘軍近期曾明確向媒體表示過,確實也收到了海航集團拋售旗下資產的邀請,但是專注于住宅業務的花樣年對海航集團現在準備出售的酒店以及寫字樓等并不感興趣,重點在海航旗下物業板塊。
此前境內賣出的資產也多涉及物業項目。3月12日,海航曾將海南省的兩家公司——海南高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海南海島建設物流有限公司以總價19.33億元出售給了融創中國。3月20日,廣東地產商富力地產也接手了海航集團在海南的大英山CBD項目......
據媒體報道,2018年以來,海航已經通過出售海內外地產回籠至少超過300億元的資金。但海航債務缺口仍然很大,海航必然還會加快兜售資產的步伐,這場斷臂求生的事情也將持續很久才能看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