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健康減半2017年上半年,險上保險業共實現健康險保費收入2615.69億元,半年保費同比增長10.87%,增速遠低于去年同期89.37%的大降增速,也低于人身險保費整體26.03%的公司增速。
隨著保監會強化“保險姓保”后,健康減半一些險企開始大幅度削減中短存續期健康險及萬能型健康險。險上
保監會披露的半年保費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增速4家健康險公司(不包括太保安聯)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以萬能險為主)合計為82億元,大降同比大幅下滑82.6%,公司由此引發規模保費同比大幅下滑54%。健康減半
保費連續5月下滑
引人注意的險上是,今年上半年,半年保費健康險累計保費同比增速呈現逐月遞減的態勢,從今年1月份的同比增長50.15%,逐月遞減至前6個月的10.87%。
具體來看,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641.11億元,同比增長50.15%;今年前2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69.51億元,同比增長42.30%;一季度,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99.82億元,同比增長36.88%;前4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914.02億元,同比增長24.12%;前5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240.00億元,同比增長17.03%;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615.69億元,同比增長10.87%。
與今年健康險增速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過去幾年健康險保費呈現“芝麻開花節節高”態勢:從2012年到2016年,增速分別達到20%、30%、40%、50%、60%以上。
與此同時,健康險在人身險保費當中的占比逐年走高,2012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尚不足900億元,在人身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8%;而截至2016年末,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其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比重也達到了18%以上。
今年5月份,保監會下發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再次明確提到,保監會支持并鼓勵保險公司大力發展健康保險產品。
尤其是,2012年開始,由于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以及險資投資渠道拓寬,以萬能險為代表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呈現爆發性增長,一些商業健康險公司熱衷于銷售中短存續期護理險,而護理險頗具儲蓄功能,適合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這也成為助推健康險保費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五產品萬能型護理險居多
從上半年健康險公司保費的變化,或可窺見行業健康險保費增速下滑的原因。
從今年上半年有數據可對比的5家健康險公司(復星聯合健康今無去年保費數據)保費來看,5家險企規模保費合計為624億元,規模保費同比大幅下滑54%;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太保安聯健康保險無該項數據)合計為8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2.6%。
從規模保費增速來看,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平安健康五家險企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分別為-9.3%、-63.8%、-65.1%、198.2%、228.4%;其中,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平安健康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增速分別為61.5%、-77.4%、-96.7%、513.7%,昆侖健康與和諧健康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大幅下滑。
從萬能險占比來看,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平安健康今年上半年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占規模保費的比分別為26.0%、60.6%、3.5%、9.5%;而去年同期該項指標占比分別為14.6%、97.1%、36.7%、5.1%。對比來看,昆侖健康與和諧健康萬能險占比分別大幅下滑36.5個百分點、33.2個百分點。
事實上,所謂健康險大致可劃分為四類:疾病險(目前國內主要是重疾險)、醫療險、護理險以及失能收入損失險。而護理保險,是指以因保險合同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為被保險人的護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險。
上述幾家健康險公司的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中,護理保險頗多,并不乏萬能型護理險,其中部分險企保費前五產品均為護理險。
年報顯示,2016年和諧健康經營的所有保險產品中,規模保費前五名的保險產品分別是和諧安贏一號護理保險、和諧財富一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和諧康贏一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和諧康贏二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和諧康贏五號護理保險(萬能型),規模保費分別為1069億元、199億元、144.9億元、113.4億元、17.5億元。
不難看出,和諧健康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均為護理險,其中有4款為萬能型護理險。
而昆侖健康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分別為長壽寶長期護理保險、綜合補充團體醫療保險、昆侖健康易貸寶意外傷害保險(2015)、吉祥寶長期護理保險(A款)、金祥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其中,保費位列第一的長壽寶長期護理保險與位列第三的吉祥寶長期護理保險(A款),保費分別為58.9億元、19.95億元。
再如,人保健康原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分別為福利雙全個人護理保險、和諧盛世城鎮職工大額補充團體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團體醫療保險(A型)、基本醫療團體醫療保險、守護專家社保補充團體醫療保險。其中,原保費排名第一的福利雙全個人護理保險全年保費高達128.7億元。
健康險步入快車道的同時,今年增速卻遭遇“滑鐵盧”。對于其中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保監會強化“保險姓保”后,一些險企開始大幅度削減中短存續期健康險及萬能型健康險,而熱衷于銷售中短存續期護理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