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幾的僅根大個子,蜷縮在一張輪椅上,寫男孩僅憑兩根手指寫字,高考卻以驚人毅力堅持完成初中、分母高中學業。親陪6月24日晚,伴年身患脊髓前動脈閉塞綜合征的相依21歲啟東中學高三畢業生董亦超終于等來高考成績出爐。632分的苦讀成績,對于與病魔斗爭9年,僅根邊醫治疾病邊求學追夢的寫男孩董亦超來說殊為不易。一直陪伴身邊的高考母親顧衛華更能理解兒子的堅持和不易,在顧衛華看來,分母“兒子不管考多少分,親陪能堅持下來就已經很知足了。伴年”
母子倆6年相依苦讀,相依一朝高考學業有成
“632分!”24日晚上8點左右,看到成績的那一刻,顧衛華懸著的心終于落定,6年的相依苦讀,這一刻她比兒子更興奮,“考得不錯,挺好的。”其實,她知道,此刻的兒子多少有點失落,因為離董亦超自己預期的分數有一些差距,她還是扭頭笑著安慰兒子,鼓勵陽光樂觀的董亦超露出往日的笑臉。
“我跟兒子說過,只要你露出笑臉就是媽媽的春天。”時間回到半個月前,高考最后一門考試結束,顧衛華熟練地將兒子推出考場,母子臉上都帶著笑意。6年來,顧衛華風雨無阻接送兒子上下學,董亦超穿衣、吃飯等日常行動也都需要在她的幫助下完成,顧衛華的壓力難以想象。但顧衛華絲毫不覺得辛苦,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工作在她眼中就如日常小事般輕松平常。
進入高三后,10點半上完晚自習,董亦超還要回家自學一段時間,完成上課來不及的作業,又因為上廁所和洗澡的時間要比普通人更多,所以休息時間時常超過12點。隨著學習壓力大,董亦超時常焦慮,晚上失眠成了一件令他痛苦的事情。
“媽媽,翻個身。”董亦超每到失眠,總需要母親不停地給他翻身,同時說些安慰的話語。顧衛華的壓力也更大了,一般早上5點半就得起床,幾乎沒法睡好安穩覺。顧衛華清楚的記得,有一回,連續幾天勞累,晚上昏睡到11點多,醒來趕忙跑去教室接兒子。空蕩蕩的教室里只留下兒子一人,董亦超卻淡定地說:“媽媽,不管多晚,我知道你肯定會來,大不了我等你到天亮。”那一刻,顧衛華心里有說不出的酸楚。
重癥降臨陽光男孩,他卻一路陽光贏得關愛
黑框眼鏡,小平頭,笑起來很憨厚,幽默又健談。記者見到董亦超時,他給人一副陽光大男孩的形象,很難想象這個與輪椅相伴的少年,與病魔已經斗爭了9年,并沒有被擊垮,反倒取得了優異的高考成績。
董亦超天資聰穎,又學習努力。由于母親顧衛華在服裝廠上班很忙,父親又在外打工,剛上初中時他就在校寄宿,生活幾乎全靠自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降臨到這名花季少年身上。2014年12月28日,董亦超突感手腳無力,摔倒在地。后被送往上海的醫院,被診斷為脊髓前動脈閉塞綜合征,脖子以下無法動彈。這種病極為罕見、無法治愈,醫生曾斷言董亦超將在病床上度過余生。
不愿放棄的父母,又把董亦超轉到另一家醫院治療,經過兩個多月的重癥治療,董亦超無法動彈的身體,漸漸有了動靜,腳有了些許反應。“我的大腦是清醒的,時刻想著能夠回到學校。”董亦超的腦海里一直有這股強烈的愿望。為了康復身體,董亦超不得不告別校園,借助醫院的輔助治療,他逐漸康復起來,一度可以站立,半邊身體有了反應,兩支手指和腳都能動了。休學3年后,董亦超奇跡般地回到課堂,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啟東中學。
董亦超是幸運的,進入高中后,為了方便母親顧衛華照顧兒子,啟東中學為顧衛華安排了校內保潔的工作,方便她隨時照顧兒子,同時賺取一些生活費。同時,學校還為母子倆提供了宿舍,他所在班級也總被安排在一層,幷配有專門的桌子以配套輪椅,讓他擁有一個正常高中生的生活。今年高考期間,考點同樣提供了免費的食宿,以及量身定制的考桌,另外還有民警專門協調、送考。
“輪椅男孩”兩指寫字,用樂觀和堅持打動身邊人
簡單的兩張床,一張高高的書桌,幾本考試書籍,這樣簡單的陳設就是母子倆生活了三年的宿舍。然而每天來回宿舍,還有一處臺階,常人幾秒就能走過,母子倆卻要花上足足1分多鐘。董亦超能動的手跨在母親肩上,母親一只手托著他的背,一手抓著他的另一只手,母親走在前,董亦超借著力挪動,母子倆艱難地爬完五級臺階。1米86的董亦超靠在1米6多的母親身旁,看著艱辛卻顯得十分溫暖。
顧衛華每天要去接送和看望兒子七八次,每兩節課后,都會走進教室,利用課間休息幫助兒子起身站立五六分鐘,以緩解身體的疲勞。母親的默默堅持,也正是支持著董亦超不斷向前的動力。“媽媽很辛苦,比我自己辛苦得多。”董亦超用樂觀、堅強,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化作平日里努力學習的動力,一步一個腳印,勤奮努力著。
由于飽受疾病困擾,董亦超只能靠兩根手指寫字,用他的話說,“拿兩本書都很費勁,幾乎沒有力氣多拿一會兒。”每次寫字做作業,他都匍匐著軀體,低著頭,艱難地用兩根手指夾著筆,從1小時寫300字,漸漸練習到600多字,其中滋味也只有董亦超自己明白。
“他從來沒有說過消極懈怠的話,也從來沒有流露出絕望的表情。”董亦超的班主任胥靜告訴記者,在董亦超口中、臉上總能看到積極陽光的表現,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被他身上的東西所感染。董亦超的堅持也被班主任看在眼里,她帶董亦超的兩年,董亦超上課幾乎全勤,基本不請假。
而他跟也同學相處的很好,由于比同班同學大幾歲,他經常被稱呼為“超哥”,他需要幫助時,周圍同學都會主動幫他找書,而同學請教問題時,他也樂于幫忙答疑。“同學對他很友愛,他身上精神也感動了周圍的同學,所以相處比較融洽。”
令胥靜印象深刻的是,每次自己坐班晚自習結束后,董亦超都會說上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您早點休息。”在胥靜看來,董亦超情商很高,甚至有著超出許多成年人的“成熟”,“善待他的每一個人,他都會很感恩的。”
兒子有個“老師夢”,母親繼續一路陪伴
如今,高中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不錯的高考成績卻讓董亦超有些煩惱。囿于身體的不便,董亦超還是有些迷茫。他坦言,自己的生活空間有限,想多出去看看,希望能得到好的建議。不久后,啟東中學將有一場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會,董亦超期待著能與一些高校招生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
董亦超向記者透露,不同于病房的沉悶壓抑,學校的生活給了自己不少精神上的鼓勵。也許是跟自己小一些的同學相處比較融洽,他其實早有過當一名老師的想法,但因為身體原因,他多少有些猶豫。
“心理學、教育學……”董亦超思考著即將進入大學,自己要選擇怎樣的專業?去哪一所理想的高校?其實,這樣的思考早已在腦海里盤旋,“不管最終填報了什么專業,到了大學以后還是不能放松學習,要學更多的知識和本領。”對于未來,他充滿希望。
不久后兒子要開啟新的生活,顧衛華也開始琢磨起來,“兒子上了大學肯定要用上電腦,有沒有聲音控制的電腦,到時候兒子學習起來更方便,不用那么辛苦了。”考慮到上大學后,學校校園更大,還能否天天推著輪椅陪伴兒子,能否再找到份陪讀的工作,顧衛華多少還是有些擔憂。
“不管兒子走到哪里,我都會一路陪伴。”顧衛華堅定地說,等填報好專業,自己就和兒子開始收拾行囊,向著下一站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