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2009年,歐中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依然占據超高份額,源能源超過70%,合作石油約18%,調整天然氣3.9%,中國水電、產業核電、結構風電總共占7.8%左右;而歐盟在2003年時,歐中石油占40%,源能源天然氣占24%,合作核能占15%,調整煤炭占15%,中國其他能源占6%。產業
對比以上數據,結構顯而易見,歐中中國能源消費過于依賴煤炭和石油。這種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消費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制約了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阻礙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進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經成為關系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生活和國家安全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問題之一。
專家學者建議,必須改變過于依賴石油和煤炭的現狀,加大對天然氣、核電和其他新能源的開發使用力度,這不僅有利于節能減排,也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能源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2009年,全國關閉小煤礦1000個,煤礦個數下降到1.5萬個;水電裝機達到1.97億千瓦,居世界第一。風電裝機連續4年翻倍增長,超過2200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三;預計今年將突破3000萬千瓦,將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國已經相繼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核電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優化能源結構的目標和方向。到2020年,將逐步降低煤炭在中國能源中的比重,提高水電、風電、太陽能和核電等清潔能源的比重。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約束性指標,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5年要下降20%左右。達到這個目標,任務依然艱巨。
與此同時,歐盟也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政策力度進一步加碼。例如,德國通過了溫室氣體減排新法案,使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從現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2009年,歐盟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令,根據各國情況,為每個成員國規定了2020年應達到的目標,以實現歐盟將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總目標。能源結構調整的效果正在顯現,今年7月,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歐盟27國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平均比例達到了10.3%,分別比2006年和2007年增長了1.5%和0.6%。
由于先行先試,歐盟在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成為全球樣板,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如今,歐洲是世界上新能源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據悉,10月30日-31日,“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預計將有超過400位歐中重點城市的市長同臺對話。歐洲和中國金融界、能源界、文化旅游界、傳媒界的大鱷精英也將在論壇上展開交流。
據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紅介紹,這次歐中論壇的主題是“歐洲和中國: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參加論壇的歐洲和中國精英人士,將就金融、能源、城市、文化與旅游、傳媒等領域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展開深入探討。而“歐中能源合作”則是本次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