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對我說自己興趣太多,切過所以一事無成,眼雲煙希望未來會專注一些;我的切過回應是:「我從來都不專注,滿足自己就行。眼雲煙甚麼所謂achievements都是切過過眼雲煙。」其實我當時還想到了兩個問題,眼雲煙但沒有說出來,切過今晚酒意一催,眼雲煙我忽然有興致談一談。切過
第一個問題是眼雲煙:滿足自己的事不也是過眼雲煙嗎?可以說是,因為無論是切過甚麼的滿足感,也會遲早消散。眼雲煙不過,切過如果你能持續去做不同的眼雲煙、令自己滿足的切過事,那另一個說法可以是:你的滿足感一直沒有消散。(當然,能令人有滿足感的事有很多種,我與那位朋友說的是知性的滿足,例如透過讀書而得的滿足感。)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只有achievements才可以給你滿足感,那怎麼辦?那你只好盡力去得到achievements,但問題是,你會恆常處於一個難以獲得滿足感的處境,因為能否得到achievements,在很大程度上不由個人控制;而世上不斷得到achievements的人少之又少,你沒有理由相信自己是這極少數人之一。

「一切如過眼雲煙」這七字,已成為我對人生的基本了解,例如拿到的學位、出版了的書和期刊論文、受過的讚美、獲得的名聲、賺到的金錢、擁有的物業等等,都不會持久,都是過眼雲煙,不必太著意去爭取,更不必為之愁煩。當然,前提是我已經衣食無憂,而世上還有很多人未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我明白自己是幸運的少數,也明白能說「一切如過眼雲煙」已是一種奢侈,而正正是由於有這樣的了解,「一切如過眼雲煙」對我起的作用便更大。
我不會說自己淡泊名利,因為那是我討厭的自命清高,況且我不算輕視金錢,有多一些的財富是會令我高興的。此外,雖然我懂得「人怕出名豬怕肥」的道理,因此不會刻意求名,但我同時知道出了名也有好處(例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發展機會),所以我也不會介意多一些人認識我。
無論如何,由於明白一切如過眼雲煙,我不妄想功成名就之事,反而變得看重「here and now」的體驗,珍惜目前所有,因此很容易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滿足感,例如燒一道拿手菜、看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與家人飯後閒談、跟好友千里對話、聽喜歡的音樂或探索新的音樂、喝酒寫詩、甚至只是在臉書寫一個抒發己見的帖子或貼幾張食物照片等等。
明白一切如過眼雲煙,也許便是活得精彩愜意之道。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網誌。
相關文章︰
- 大學教育的思想衝擊
- 程伊川的老虎與塞內卡的容器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