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來觀賞這顆古代的重陽“時令之星”
23日迎來重陽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節準重陽節后的備觀一段時間,代表盛夏的重陽“大火”將退隱,潛入地面以下,節準公眾可抓住秋季“最后的備觀尾巴”來觀賞這顆古代的“時令之星”。
我國古人為觀測天象,重陽把天球赤道和黃道一帶的節準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組,稱二十八宿。備觀心宿二是重陽二十八宿當中心宿的一顆恒星,古人稱之為“大火”,節準并把它作為確定季節的備觀重要時間標志。
“在歷法還不完善的重陽古代,人們通過對天象、節準物象和氣象等的備觀變化來盤算時令節氣,指導生產。比如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古人就已經把黃昏時分‘大火’出現在正南方的天空作為夏至的標志。《詩經》中的‘七月流火’,指農歷七月,‘大火’開始西沉,是天氣開始變涼的信號。還有不少民俗專家認為,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祭祀‘大火’的儀式。這說明古人早已發現‘大火’在季秋時節退隱,冬季即將到來。”王科超說。
由于歲差經年累月的影響,如今“大火”升降的時間有所變化。王科超介紹,現在“大火”晚8點前后位于正南方天空的時間已推遲至公歷8月初,西沉開始于9月初。
今年重陽節這天,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在日落后短暫的一段時間內,還可在西南方向的天空看見“大火”,但地平高度已經不足10度,可觀測時間不到一小時。而到11月初,很多地方已完全看不到“大火”。
在西方天文學中,“大火”是天蝎座的主星,名為天蝎座α,也是天蝎座中最亮的星。作為一顆紅超巨星,它的半徑很大,約為太陽半徑的幾百倍。目前它已進入“衰老”階段,是一顆“老年恒星”。
除了心宿二、“大火”、天蝎座α,這顆星還有別名“商星”。杜甫有詩云:“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多別離、難得相見,好比此起彼落的參星與商星。王科超說,古人對星空的觀察細致入微。參星是獵戶座“腰帶”上的三顆星,它們與商星所屬的天蝎座在天球上的經度幾乎相差180度,一個升起,另一個必然落下。
策劃:劉心惠
記者:王玨玢、邱冰清
海報制作:徐湛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