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通過心血管疾病(CVD)是腹部全世界范圍內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身體不運動與心臟代謝風險因素有關,肌肉進行在目前的準化初級預防指南中被強調為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可改變風險因素之一。由于對日常體力活動的測量可靠量化具有挑戰性,包括肥胖和肌肉質量在內的心血險身體成分測量是客觀的替代預測指標。
然而在臨床研究中,管疾肌肉質量的病風評估主要是在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瓣膜性心臟病或癌癥)的評估肌肉疏松癥背景下進行的,其中肌肉質量的通過降低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關。在心血管領域,腹部高肌肉質量主要被用作代謝健康的肌肉進行替代指標,與改善病情有關。準化與大量關于慢性病患者肌肉質量的測量文獻相比,描述健康人肌肉質量正常分布的心血險數據十分有限,其與心臟代謝風險的關系也不明確。
為了確定除了傳統的肥胖測量方法外,不同的腹部肌肉測量方法是否與心臟代謝風險有關,發表在European Radiology雜志的一項研究使用了基于社區的弗雷明漢心臟研究的腹部CT既定數據集,描述了社區中肌肉質量的正常分布并評估了各種肌肉指標與心臟代謝風險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間的相關性,并在評估其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性時提出了肌肉質量量化的標準。
本研究納入了3016名沒有心血管疾病(CVD)的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參與者,每位患者均在2002年-2005年間接受了腹部CT檢查。在L3/L4水平的單一CT層面上,分割了
(1)TAM面積,
(2)TAM指數(=TAM面積/高度)和,
(3)TAM分數(=TAM面積/CT總截面面積)。
在11.0±2.7年的隨訪期間測試了這些肌肉質量指標與心臟代謝風險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關系。
在這個以社區為基礎的樣本中(49%為女性,平均年齡:50.0 ± 10.0歲),所有的肌肉量測量都與心臟代謝風險因素和心血管疾病事件有顯著的相關性。然而,在調整了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和腰圍后,只有TAM-Fraction仍與關鍵結果明顯相關(例如,對發生的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事件的調整OR為0.68 [0.55, 0.84],HR為0.73 [0.57, 0.92])。
此外,只有較高的TAM-Fraction與較低的風險相關(例如,調整后的OR:0.56[0.36-0.89],與TAM-面積:調整后的OR 1.26[0.79-2.01]和TAM-指數。1.09 [0.75-1.58])。
圖 線性預測圖(標準化,包括95%置信區間 信心區間)顯示了總腹肌面積、指數和分數(TAM-面積、TAM-指數、TAM-分數)與身體質量指數(BMI,上圖)和腰圍(WC,下圖)的相關性
本研究表明,在L3/L4的單一CT層面上的TAM-Fraction是初級預防環境中心臟代謝風險的一個新的身體成分指標,可實現臨床對該類患者風險分層的進一步改善及提升。
原文出處:
Andreas Kammerlander,Asya Lyass,Taylor F Mahoney,et al.Standardized measurement of abdominal muscle by computed tomography: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DOI:10.1007/s00330-022-089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