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源汽工信部、車失策補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去政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免征車輛購置稅的貼銷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管理。其中提到,幅跳列入目錄后一年內無產量的源汽車型,將從目錄中撤銷。車失策補而在今年2月,去政財政部、貼銷工信部、幅跳發改委等部門還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源汽通知》,提到2月12日至6月11日為過渡期,車失策補期間上牌的去政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對應補貼有所調整。貼銷
這次政策補貼的幅跳退坡,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下游企業--共享汽車來說,影響不可謂不大。
其一,企業成本的增加;
其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再次受阻,受眾接受程度下降
其三,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隨之配套的充電樁發展必然受阻,共享汽車充電難的問題再次凸顯。
以途客、GoFun為代表的共享汽車企業,是否要投放燃油車作為共享汽車,而停車,限牌限號等問題怎么解決,共享汽車需要一直努力。
政策補貼退坡車企影響初現
近日,比亞迪發布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比亞迪實現總營收1059.1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0.66億元,同比下降19.51%。利潤下跌明顯的比亞迪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預估將下滑75.2%-91.8%。據悉,調整后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于比亞迪的各種新能源車型的盈利均產生了負面效應。在2018年上半年的補貼政策過渡期內,比亞迪純電動客車和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均下滑30%。
除比亞迪外,去年宇通客車部分指標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宇通客車2017年度財報顯示,2017年累計實現客車銷售6.72萬輛,同比下降5.24%;實現營業收入332.22億元,同比下降7.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29億元,同比下降22.62%。而公司部分指標出現了不同幅度下滑的原因,也是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影響,客車行業需求出現了大幅下滑。另外,補貼政策的調整,導致2016年透支了行業部分需求,2017年尤其是上半年需求下滑明顯。
車企“燒錢”補差額這是否是長久之道?
面臨補貼消失,車企銷售的壓力自然會飛速上升。對于車企來說,提升售價顯然不可能,高額的購車成本和并不完全成熟的技術只會讓消費者轉回傳統的汽油車。
“目前來看,消費者購在購買新能源車時合理的價格區間仍是重要的選擇依據。”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因此,為吸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產品,部分車企選擇通過自掏腰包,來填平由于補貼退坡而引發的各地補貼差異。
崔東樹認為,目前對國內車企最重要的,還是要擺脫對補貼的依賴。“充分利用雙積分等政策組合,及早把新能源車價格拉到相對合理的狀態,刺激消費者需求。且合理的售價帶來銷量增長后,對國內新能源領域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標簽:新能源 政策 補貼 銷量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