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好了,交通建制15分鐘就能走到外邊,部今商販還直接開車到家門口收購,望實蘋果賣得很好。現貧”甘肅平涼靜寧縣余灣鄉韓店村村民趙勤勤,困地如今依靠種植蘋果年收入能到10萬元,村通現在正蓋著自家的硬化新房子。而以前賣蘋果,交通建制村民都是部今用筐背,價錢低損耗大收入少,望實當地貧困面貌難以改變。現貧
長期以來,困地交通運輸是村通貧困地區突破發展瓶頸的最大“短板”之一。“十二五”期間,硬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設了6.6萬公里國省道和36萬公里農村公路,交通建制打通了多條“斷頭路”和“瓶頸路段”,貧困地區“山里山外兩重天”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觀。
平涼市靜寧縣地處六盤山西麓,是國家級貧困縣,山旱地占總耕地的92%,嚴酷的自然條件加上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讓這個盛產蘋果的縣城無法依托特產脫貧致富。自2014年靜寧縣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攻堅示范試點縣以來,這個“蘋果之鄉”的面貌發生了變化。
“以前大老遠用筐背過去,蘋果必須得賣掉,所以收貨商把價錢壓得很低。后來通過‘蹦蹦車’運,但要受雨雪天氣影響,還時常發生交通事故,每年產量的10%基本上都損耗在運輸上了。”余灣鄉韓店村村民趙安寧告訴記者。
“修好一條路就等于架起一座經濟走廊。”從韓店村往外的靜秦公路通了,這條全長8.6公里的路串聯起附近的羊路、陰屲、胡同、花咀四村。和趙安寧一樣的村民們,再也不需要依靠背簍一次一次外運,辛苦栽種的蘋果也不會賣不出去而爛在地里。
公路通了,信息活了,心情暢了,鎖在大山深處的村落與外部世界接上軌了。村路已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開發路”,村路也讓貧困地區老百姓的“小康夢”更近了。
在余灣鄉的萬里果品電子商務體驗館里,厚厚的幾摞快遞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都是網上的訂單,客戶以蘇浙滬和北京地區居多。”靜寧縣紅六福果業公司總經理王志偉說,農村公路修通以后,物流運輸成本大幅下降,收貨、發貨更便捷,實現了線上線下兩種渠道銷售。
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在上演著如余灣鄉一樣“公路修到家門口,小康生活在招手”的真實故事。“修的是路,富的是民,樹的是碑,連的是心。”這不只是貧困地區的一條標語,更是貧困群眾的心聲,也是交通精準扶貧的真實寫照。
“十二五”期間,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107萬公里,通車總里程達到398萬公里,全國新增5000個建制村通公路,840個鄉鎮和7.8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但全國仍有4個鄉鎮和826個村不通公路,西部地區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為81.6%。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將加快推進貧困地區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將依靠“交通+”的特色扶貧之路,以全面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和全面提升運輸服務能力為發展目標,提高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成效。今年,有望實現貧困地區700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