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爭議主結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穿山發現穿山甲是甲為間宿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當晚,潛中研究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靠新鎖定穿山甲的聞科1000多份野生動物個體的宏基因組來自近4年間建立的“野生動物的宏基因組庫”。 “這批穿山甲不是學網來自廣東,也不是爭議主結來自某個特定種群。”華南農大教授沈永義指出。穿山 應當如何看待這一初步結論? 《中國科學報》采訪了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甲為間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穿山甲專家組委員吳詩寶,潛中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蔣志剛,靠新廣東某高校動物傳染病專家及北京某高校病毒學專家。聞科 《中國科學報》:你認為“穿山甲是學網潛在的中間宿主”這一結論可靠嗎? ▲ 吳詩寶: 發布會上也沒有肯定穿山甲就是中間宿主,而是爭議主結說潛在的中間宿主。 就是說有這個可能性,但還處于學術探討階段,需要進一步證實。 如果真的確定穿山甲是中間宿主,我們就要引起重視。 ▲ 病毒學專家: 研究團隊目前給出的證據還不足以證明結論可靠。 如果后續工作證據充足,會給科學家去溯源這次病毒,帶來重要提示。 ▲ 動物傳染病專家: 說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個說法不夠嚴謹。 自然界中,病毒傳播通常難以確定“中間環節”。所以,在動物傳染病研究中,我們通常不談“中間宿主”概念,而以“易感動物”概念替代。 ▲ 蔣志剛: 我也在新聞中得知這一消息,首先要祝賀研究團隊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溯源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 但是,基于冠狀病毒的致病性,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應當采取嚴格防疫措施,而不是盡快開新聞發布會。 不過,既然發言人說“疫情當前,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體現責任和擔當,將論文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期待研究團隊的后續動作。 《中國科學報》:穿山甲身上會攜帶很多病毒嗎? ▲ 吳詩寶: 穿山甲攜帶哪些病毒研究不多,僅知有我國臺灣學者報道過中華穿山甲攜帶犬細小病毒。 我和穿山甲打交道20多年了。我接觸過大量穿山甲活體、病亡尸體,通常都是近距離和穿山甲接觸,例如采樣、清理糞便、解剖、投食、換墊料、體檢等,可以說是直接在穿山甲生活的空間接觸。 受現場條件限制,很多時候沒有釆取防護措施或僅采取簡單的防護。 《中國科學報》:僅就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此刻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 蔣志剛: 研究團隊是如何取得這1000份宏基因組樣本的?這些宏基因組樣品來自穿山甲飼養場所還是野外? 如果1000多份樣品僅來自一個特殊的群體,則沒有代表性。 發布會上說,研究人員在樣品中發現了大量的β冠狀病毒,如果確認,那么需要確定是SARS、2019-nCoV還是其他β冠狀病毒。 如果確定是2019-nCoV,那么取樣中,研究人員是如何防護的? ▲ 動物傳染病專家: 最關心穿山甲樣本的來源。大家也不知道穿山甲是哪里來的,如果來自于市場上,它是自然界感染的,還是被別的動物傳染的? 這些問題都影響結論的可靠性。 ▲ 吳詩寶: 最關心的問題是,樣本從哪里來的?動物當時的健康狀況怎樣?研究樣本的數量多少?是哪一種穿山甲? 這些問題都對結論十分重要。 穿山甲身上的病毒,有可能是自己本來就有的,也有可能是被感染的。 如果穿山甲是國外非法走私貿易來的,那么在運輸途中和其他動物混裝在一起,也可能感染病毒。 研究用的穿山甲樣本大小也不明確,如果只是小數量的,代表性并不強。 ▲ 病毒學專家: 最關心宏基因組測序結果是否可靠。宏基因組是一種高通量測序方法。 具體來講,研究團隊可能取了穿山甲的咽拭子、肛拭子以及糞便的樣本,獲得許多基因片段。然后將這些基因片段拼接起來,可能會和人源的冠狀病毒序列做比對,發現99%相似性,從而推斷穿山甲是潛在宿主。這是理論上成立的。 但是研究團隊通過宏基因組方法獲得的是病毒的全序列還是片段?這些都不清楚。 并且,根據我們實操,宏基因組測序很容易受到污染,導致結果不準確。 因此,重復宏基因組測序結果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報》:如果要真的確證,還需要做什么? ▲ 動物傳染病專家: 如果想確認易感動物,應該用傳染病的經典法則——科赫法則。 具體說,首先確認,健康的易感動物中不能分離到病毒。然后,從合適的病例分離出活病毒,把該病毒接種回去,感染后會發出同樣的疾病和癥狀。 最后,還要驗證,能再度從實驗感染動物中分離出同種病毒。 只有遵循這樣的步驟,才能真的確診,也可以認定這種動物是易感動物。 ▲ 病毒學專家: 正如我所關心的問題,宏基因組測序出現誤差的可能性較大。 接下來,希望研究團隊盡快分享他們獲得的宏基因組序列,讓同行們盡快重復測序結果,確證結論。 相關專題:聚焦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