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曉軍(左)領取國際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頒發的中國杰出服務獎后發言。 |
骨髓移植供者匱乏一直是科學世界級醫學難題。人人都有骨髓移植供者,家獲獎項是國際全球血液學家的夢想。
中國工程院院士、血液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創建了被稱為“北京方案”的病學非體外去T細胞單倍型相合(半相合)骨髓移植療法,讓全世界20余類、中國70余種血液病的科學患者擁有了重獲新生的機會。
近日,家獲獎項國際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向黃曉軍頒發杰出服務獎,國際以表彰他創建半相合骨髓移植“北京方案”,血液為國際血液病學做出杰出貢獻。病學
2024年度移植與細胞治療會議近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舉行。中國會議期間舉行的科學頒獎典禮上,國際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咨詢委員會主席邁克爾·弗內里斯說,家獲獎項黃曉軍創建了一系列非體外去T細胞單倍型相合(半相合)骨髓移植關鍵技術,并逐漸發展成基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的“北京方案”。這一創新療法使接受半相合移植的白血病患者3年生存率從約20%提高到約70%。基于“北京方案”的關鍵技術現已推廣到韓國、意大利、法國等許多國家?!氨本┓桨浮笔悄壳叭驊米顝V、療效最佳的單倍型造血干細胞移植系統。
黃曉軍說,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本人及其團隊工作成果的認可,也是對快速發展的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事業的激勵。他將努力為促進中國血液學的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血液學界的合作,做出更大貢獻。
黃曉軍今年60歲。從1987年進入北大人民醫院,他已當了37年臨床醫生,迄今仍每周堅持兩個半天門診,到三個不同住院病區查房。“我每天基本上大部分時間在臨床,”他說,“臨床醫生始終是我對自己的定位。”
總結創新經驗,黃曉軍說,科學有其基本邏輯、基本方法和基本標準,任何創新也都有其局限和時限。如果沒有國際交流,創新停留于自身,很可能曇花一現,活力難以持久。
據悉,國際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始建于1972年,旨在推動這一領域的全球數據和專家協作。目前,它與全球約350家血液和移植中心合作,并從2010年起每年頒發杰出服務獎。
?。〒氯A社美國圣安東尼奧電 記者徐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