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發改 無論中外企業,數月 都將更需要注意自己在價格領域的或開行為規范。
除了近日傳出的出更茅臺和五糧液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可能被合計罰款4.49億人民幣外,2013年1月,多壟斷罰單三星等六家境外企業,發改也因液晶面板價格壟斷,數月被發改委罰3.53億元人民幣。或開但液晶面板一案,出更由于是多壟斷罰單在《反壟斷法》實施之前發生,因此,發改適用的數月實際是《價格法》。
美國世強律師事務所(Steptoe & Johnson LLP)華盛頓總部負責貿易及反壟斷的或開合伙人埃默森(Eric Emerso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評述說,這說明,出更通過幾年的多壟斷罰單積累,中國發改委執法更為自信,過去幾年,中國這個領域的執法進展相當緩慢。可以預見,在未來數月,發改委可能會開出更多的罰單。
“因為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認定價格壟斷的程度,以及罰款金額,都需要仔細測算,難度極大。過去緩慢的進展,可能是中國的執法部門還在摸索方法,而現在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說。
而對于這樣的金額,由于需要嚴格的計算,他認為并不好判斷是高還是低,最核心的問題是,這樣的價格壟斷對市場造成的損害究竟有多大。例如微軟公司曾經在歐盟被控告反壟斷,歐盟開出了11億美元的罰單。
“對微軟的罰單,遠遠超過了上一年全年銷售額,但是這種罰單是基于這家公司壟斷造成的市場損害。每個個案都各有不同。”埃默森說,“但是,(與中國不同之處在于)對于開出罰單的計算過程,只要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都會部分披露給公眾。”
中國的三家反壟斷執法機構是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工商總局,美國則是反托拉斯執法機構、司法部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
“反壟斷的三個執法機構,按照壟斷行為來分,在國際上也是不多見的分工方法,我們三個機構之間也在加強這些方面的合作。”商務部反壟斷局局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尚明評論說。
從1994年人大立法機構開始起草反壟斷法,經過13年的歷程,在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預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在2008年8月1日開始實施。
2009年3月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匯源果汁一案,成為《反壟斷法》實施后首個未獲通過的案例。
責任編輯:系統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