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之下,誠品今年不少愛書人不得不跟自己的今年潔確懼風愛店告別。誠品上半年關了臺南安平、大力定關士林等6家店,關店港表曾經是吳旻完誠臺北5大店的誠品捷運店也於8月底熄燈。不過,品香誠品董事長吳旻潔昨(3)日表示,現無年初以來為調整通路體質,誠品針對表現不好的今年潔確懼風店面大力關店,「今年確定關完了」,大力定關未來將以「社區小店」為方向,關店港表把店開回來。吳旻完誠不過關店的品香不只誠品,連鎖簡體書店「若水堂」,現無將於9月底全面熄燈。誠品
(中央社)誠品近期用力關店,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說,「今年確定關完了」,2016年到2020年是體質調整期,在大陸也利空出盡,未來5年受惠「全通路」建置完成,進入業績快速成長期。
- 誠品接班人吳旻潔談父親:吳清友先生的理念仍在,everywhere
- 誠品信義書店「24小時試營運」全攻略,8大亮點讓文青、夜貓子一次掌握
誠品今年積極調整體質,包括規劃「全通路」上線與針對發展不好的店「用力關店」。吳旻潔今天從誠品過去的沿革談到未來5年的展望,分為3個階段闡述。
她說,2012年到2015年是誠品在臺灣、香港、大陸的積極擴充期,賺到景氣發展的利潤。這期間也包括開出蘇州大店、松菸誠品等不同的經營業態,而2015年也是大陸觀光客來臺的高峰。
2016年到2020年,她說是臺、港、陸的體質調整期,與積極擴充期的差別是這期間賺的是管理的利潤。大陸展店的營運模式走向輕資產,也就是不出裝潢、與業主洽談,採取籌備期「短開辦」的方式去進行,目前誠品與大陸其他城市有在洽談,但因為疫情仍在保守評估。
誠品在香港的表現「無懼風雨」
她坦言,大陸有很多無法預期的風險,誠品在上海、深圳已是利空出盡,所有投入和不確定性告一段落,會是一個好的起點;而蘇州大店業績年年成長,雖因疫情停業一個月,但7月已經回到平常水準。
談到誠品香港店,她說,雖經歷反送中、疫情因素,但誠品在香港的表現「無懼風雨」。2020年以來書籍銷售反有成長,雖然有調整營業時間,但7、8月業績都有15%到20%的年增率,9月、10月還有2間社區小店展開。
臺灣誠品年初就針對未來性、公共性、獲利性評估調整通路體質,今年已確定關8到10家店,不確定性來自與房東洽談的取得成本,「今年已確定關完了」。
針對誠品日本首店發展,吳旻潔說,從去年9月開幕至今,今年雖遭逢疫情波及,但整體表現「抗疫抗壓」,主因來自輕資產、品牌授權方式,對營運獲利幾乎沒有造成壓力。
至於誠品在馬來西亞已持續調研,吳旻潔透露,面臨疫情有些慢下腳步,若順利的話,最快開出時間點會在2022年,有望在今年底對外宣布消息,但仍存在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吳旻潔說,疫情像是放大鏡、顯微鏡,也成為催化劑,除了暴露既有營運模式與抵抗風險能力,也讓3到4年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集中在今年快速發生。
展望2021年到2025年,吳旻潔期待「結束舊包袱、迎接新常態」,將是全通路業績快速成長期。全通路的意義是實體通路、內容網站、線上APP、客服、IG與FB的社群過去各自獨立,現在設法要打通障礙, 讓顧客可以自由移動。
誠品積極整合虛實服務,打造全通路計畫,新「誠品人APP」9月上線,首創多個新功能,包括可即時查詢逾百萬筆書籍與商品資訊,彈性選擇門市預訂或線上購物,也新增年消費5萬元的黑卡會員。
《中央社》報導,吳旻潔說明,在全通路基礎下,「很多過往不能開的社區小店,都能開了」,有倉儲物流的支持,不會受限於物理面積,未來3年希望補回社區店型並連鎖複製、快速展店,擴大整個誠品在社區品牌的聲量。
簡體書店若水堂9月底全面熄燈,老顧客不捨
《中央社》報導,連鎖簡體書店「若水堂」,巔峰時期分店曾遍及南北,近期卻陸續「收攤」,僅剩的臺大及高雄門市,也將於9月底熄燈。有老顧客趕在熄燈前赴店購書,並表達對若水堂熄燈的不捨。專賣簡體書籍及雜誌的若水堂,成立於2002年底,負責人是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巔峰時期的若水堂,曾一度在全臺鄰近大專院校的區域,開設6家分店,分別位於臺北、桃園、新竹、臺中、臺南和高雄,並也經營網路書店。
然而若水堂全臺各分店近期已陸續「收攤」,並且近期在臉書(Facebook)公告,目前僅剩的臺北臺大門市、高雄門市也將在9月30日全面熄燈,專頁上表示,「不會改換其他模式繼續經營。」
新聞來源:
- 誠品今年用力關店 吳旻潔:未來5年業績快速成長(中央社)
- 誠品創造品牌利潤 吳旻潔打樁4大支柱(中央社)
- 簡體書店若水堂9月底全面熄燈 老顧客不捨(中央社)
責任編輯:陳怡君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