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泉州加快養老事業補短板 放寬民間資本準入條件
泉州加快養老事業補短板 到2020年基本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
海峽網5月10日訊 (泉州晚報記者 林書修 通訊員 方海濤 吳穎瑜) 日前下發的泉州《泉州市養老事業補短板2018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加快間資件泉州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5張以上,養老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的事業30%以上,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補短板放本準
按照《方案》,寬民到2020年,入條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市(縣)、泉州所有街道和重點鄉鎮,加快間資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60%以上的養老建制村。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體老年人,事業形成“低端有保障、補短板放本準中端有市場、寬民高端有選擇”的入條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
養老設施 每萬人擁有面積有“硬指標”
2018年在養老補短板方面,泉州泉州將重點抓好13個重點養老項目和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其中,新建200個以上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新建19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扶持5個日間照料中心、5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和5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示范點;扶持300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幸福院)運行。同時,落實好城鄉養老服務設施規劃,新建城鄉和住宅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確保2018年城市社區每萬人擁有養老服務設施要達到230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城市社區每萬人擁有養老服務設施達到500平方米以上。
今年,泉州還將扎實推進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新址)建設,完成7000萬元投資,確保2018年年底前完成一期主體工程建設。此外,還將督促晉江市、泉州臺商投資區、惠安縣社會福利中心加快建設進度,推動豐澤區、德化縣社會福利中心建設立項和招投標工作。
醫養結合 推進“養中有醫”“醫中辦養”
醫養結合,既是老齡群體的剛需性服務,也是目前社會養老服務市場的痛點。根據《方案》,2018年底前泉州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開設為高齡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支持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村級敬老院等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實現“養中有醫”,對沒有條件設置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通過由周邊醫療機構設立診療延伸點等方式提供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不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條件的,就近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要主動與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延伸醫療服務。 通過“養中有醫”“醫中辦養”等方式,逐步提高醫養結合水平,2018年,養老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率至少達到90%,至少7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向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到2020年,所有養老機構都能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8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向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
社會資本參與 放寬民間資本準入條件
今年,泉州將實施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工程,逐步將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具體而言,即鼓勵通過承包、委托、合資合作等公建民營方式,探索將鄉鎮敬老院打包或分期分區打包交由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或企業連鎖化運營,在滿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接納周邊村鎮散居老年人,推進資源整合,提高運營效益,努力提高鄉鎮敬老院床位使用率。
《方案》還明確,將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辦養老機構的準入條件,完善和落實對民辦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興辦養老機構。盤活用好閑置場所、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養老服務。2018年,泉州民營養老床位占比至少要達到35%,到2020年,民營養老床位占比超過50%。
在養老服務監督方面,泉州將推行養老機構服務合同制度,切實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跨縣(市、區)規模化承接、連鎖化運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