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鴻)走進湖北應城番茄公社數字農場的數字大腦無土栽培大棚,只見一株株小番茄整齊有序排列,應城業生和“樹”一樣向上生長,產裝最高的數字大腦已長到近三米,鮮紅的應城業生小果子成串成串地垂吊著,就像瀑布一樣 。產裝
據了解,數字大腦湖北番茄公社數字農場運用 “高精尖”農業技術,應城業生打造數字農業場景,產裝實現了農業的數字大腦智慧化、柔性化生產,應城業生成為應城市發展數字農業的產裝點睛之筆。
“數字農場棚內的數字大腦小番茄、黃瓜都用椰糠代替土壤作為栽培植株的應城業生基質,這樣作物更容易扎根以及吸收養分。產裝”湖北番茄公社數字農場有限公司種植專家劉泉說,椰糠是椰子外殼打碎后的纖維,是一種天然的無土基質,透水 、透氣性良好,不僅有利于番茄幼苗扎根,而且相比土壤 ,很少積累病蟲害。
棚內溫度傳感器、自動光照燈、伸縮式遮陽膜、智能滴灌系統等設備會實時采集環境信息,自動調節大棚內的溫、光、水、氣、肥,保證農作物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在這個面積3000 平方米的大棚,番茄年產量最高可達50噸。
劉泉說,大棚里每株番茄苗的根基上,都插著一根形似注射器的滴箭 我們根據番茄植株的生長階段,提前調配了水肥營養液,并在電腦端設置了施用量和次數,每隔一段時間,系統就會自動通過滴箭“輸液” 精準灌溉施肥。
在另一個大棚里,一簇簇生菜、芹菜“種”在泡沫浮板上的方形孔里,綠油油的,十分亮眼。據了解,這些植物的根系直接生長在營養液中,采用水培的方式種植,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摘下來不用水洗即可食用,綠色健康。“水培大棚每年每平米產量可達40顆,從種苗到長成只要50天,比傳統的蔬菜生長期縮短近30天。”湖北番茄公社數字農場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劉奇說。
番茄公社數字農場不僅是數字農業的“試驗田 ”,更是技術應用的中轉站,新技術在這里實驗成功后在全市廣泛應用。番茄公社研發了 “土壤快速檢測技術”,對應城多個地塊進行“體檢” 。
劉泉說,安裝了傳感器的CT測土車,在田塊上走一圈,通過接收來自土壤的伽馬射線,可以準確測出磷鉀微量元素、有機質 PH值等指標數據,反映出土壤的健康狀況。
根據測定的土壤健康狀況,結合種植模型,車間里的智能終端配肥機自動完成配肥工序,生產出田塊所需的定制化肥料,精準施肥能夠極大提高土地產出。
湖北番茄公社數字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祖清說,目前 ,番茄公社已經建設了30多個智慧大棚,實現了從播種、育苗再到田間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接下來,將繼續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各環節的應用,讓土地活起來,農戶富起來,帶動應城傳統農業升級轉型,打造數字農業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