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客國科大科研科學是分享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正值中國 科學院大學明德講堂舉辦千場之際,故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新聞中國工程院 院士、軔院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戚發軔做客明德講堂第1001場,客國科大科研科學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分享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題,故事向雁棲湖校區主會場、新聞玉泉路校區分會場200余名師生分享科研故事。軔院此次報告也是客國科大科研科學學校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題教育系列報告會首場報告。國科大 黨委副 書記李浩然主持并致辭。分享戚發軔院士在報告中回顧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故事發展。他表示,新聞“天”是人類生活的第四環境,是國家主權的第四疆域。從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到2003年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再到現在我國自主建設北斗衛星系統、成功實現天問探火、嫦娥六號月背取樣返回,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一個航天大國,有進出太空、利用太空資源和捍衛主權不受侵犯的能力。我國的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偉大的航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戚發軔院士作報告 戚發軔院士結合自身工作經歷,生動解讀了航天精神。他講到,中國航天事業能得到充分發展,靠的是航天人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一個國家要想強大,不可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他認為,在上世紀科研人員待遇相對較差的背景下,中國航天人沒有選擇其他高薪工作,而是在國家有特殊需要時堅守自己的崗位,幫助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重要突破,靠的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戚發軔院士指出,“兩彈一星”精神第一位的是熱愛祖國。錢學森等老一代科學家放棄國外的優渥待遇,回到祖國,就是愛國精神的最好體現。他勉勵同學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前輩們心中的“愛”,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事業。“愛國是高尚的,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愿意把自己的智慧、時間、財富獻給國家,就是愛國。”戚發軔院士語重心長說道。 在互動環節,戚發軔院士就“未來航天科學的發展方向”“如何將天文學和航天事業相融合”和“怎樣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等話題與現場同學交流。 現場同學提問 李浩然代表國科大向戚發軔院士表示衷心感謝,并頒發了明德講堂紀念證書。李浩然表示,60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們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我們仍然需要大力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明德講堂創辦于2012年9月,取名于國科大校訓“博學篤志、格物明德”。此前1000場報告,融匯了思想、社會、歷史、人生和藝術等領域,邀請了國內外諸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受到廣大師生歡迎。此次報告是明德講堂第1001場,特意安排在這樣有紀念意義的一天舉辦,特別邀請親歷“兩彈一星”事業的戚發軔院士作報告,為明德講堂開啟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航程,激勵全校師生傳承和弘揚好“兩彈一星”精神,莘莘學子能向老一代科學家學習,勇攀科技高峰,為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報告結束后,戚發軔院士還為現場同學寫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寄語,鼓勵同學們要立志為國家科技事業作貢獻。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王艷芬會見了戚發軔院士,并合影留念。戚發軔院士為現場同學寫下寄語 戚發軔院士寄語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