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耳機的老有所學兔子活靈活現,五顏六色的實施實事小豬栩栩如生,南瓜、民生民生花朵、增進櫻桃等也是福祉惟妙惟肖……日前,南譙區銀西社區寬敞明亮的讓夕“銀齡編織班”教室里,托盤內擺放的陽別樣紅一件件針織卡通作品,著實讓記者大開眼界。老有所學十多位六七十歲的實施實事老人趁著閑暇,熱絡地交流著編織技巧。民生民生
今年77歲的增進張秀明老人,被年齡相仿的福祉老姐妹們推薦為“老師”。“剛一退休,讓夕我就鉆進老年大學了。陽別樣紅”張秀明告訴記者,老有所學早期背著照相機跟過攝影班,后來年齡漸大外出采風跑不動了,就換個相對安靜的針織班。“老有所學,也是老有所樂。”張秀明笑著說。
直到2012年,張秀明和一幫志同道合的姐妹,成為銀西社區“銀齡編織班”的??汀?4歲的張金蘭是班里進步比較快的“學生”。“我20歲就有打毛衣的基礎,學這個不難。”嘴上說著話,手指沒有歇著,短針、放針、加針、收針……一枚紅艷艷的大櫻桃轉眼誕生了。
“‘銀齡編織班’開設十多年,已經成為轄區不少老年人技能學習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社區黨委書記尹曉晨告訴記者,為扎實推進“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社區為“銀齡編織班”選擇一間環境舒適、設施齊全的閑置用房,還安排志愿者為老人們提供熱心服務。
記者采訪中發現,“老有所學”讓老年人找到生活的別樣樂趣,實現了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提升,讓他們在晚年生活中煥發青春光彩。今年,我市將“老有所學行動”納入50項民生實事重點推進,用實際行動詮釋對老年人的關愛,讓老年人在學習中收獲知識、快樂和自信。
我市于2023年成立由市教體局和滁州開放大學組成的老年教育工作專班,共同推動老年教育工作尤其是“老有所學行動”的落實。為構建老年教育服務體系,我市通過積極推進各類教育辦學資源整合,逐步形成“社區大學(市級)+社區教育學院(縣、市、區)+社區學習中心(街道、鄉鎮)+社區學校(社區、村)”老年教育四級服務體系。
為建設老年教育師資隊伍,我市開展“能者為師——尋找社區好老師”活動,挖掘專業技能人才進行人才儲備。聯合19家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聘請涉黨史學習、安全法治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年健康教育五大領域專家,組建40多人的社區教育專家庫。
在優化老年教育學習平臺工作中,我市通過“滁州學習網”建設“樂學亭城”微信小程序,平臺上線課程5000+門、課程視頻80000+個。組織“百場公益講座進社區”“老年教育示范校”“老年教育好課程”和“老有所學”專題推廣等活動,努力讓老年教育豐富多彩。
我市致力于老年教育與社區治理、城市建設的融合發展,持續鞏固“示范+指導+培育”老年教育模式,積極推動老年教育數字化轉型、學習型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創造更好條件讓更多老年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全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