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24日電(記者盧蘇燕)經過4年多談判,開發開始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國際歐盟、美國、熱核中國、計劃日本、啟動韓國、開發開始俄羅斯和印度7方代表24日在歐盟總部草簽了一系列相關合作協議,國際標志著這項旨在開發新能源的熱核宏偉計劃開始啟動。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其原理類似太陽發光發熱,計劃即在上億攝氏度的啟動高溫條件下,利用氫的開發開始同位素氘、氚的國際聚變反應釋放出核能。核聚變能源使用的熱核氘、氚不產生溫室氣體及高放射性核廢料,計劃因此被認為是啟動未來人類能源的希望所在。
代表中國草簽協議的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聚變能源具有資源無窮盡性、環境可接受性和經濟競爭性,是目前認識到的可以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他指出,這是人類開發新能源的一個重大嘗試,也是中國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參加的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ITER計劃中國首席科學家霍裕平指出,中國能被吸收加入這一國際計劃表明中國已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和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