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梅州滿山春茶吐翠。飄茶我市各地茶園迎來春茶采摘高峰,香春茶農們搶抓農時,日采在青山綠水間奏響“春日豐收曲”。茶忙記者走訪平遠縣石正鎮、梅州滿山梅江區西陽鎮清涼山、飄茶大埔縣楓朗鎮等多個茶區,香春探訪采茶盛況。日采
云霧山中采茶忙
走進石正鎮下豐村園山湖千畝生態有機茶場,茶忙滿眼都是梅州滿山綠意盎然的茶山。一壟壟茶樹順著山坡鋪展開來,飄茶村民戴著草帽、香春背著竹筐,日采正在采茶。茶忙他們的手指熟練地在茶樹枝頭翻動,將半寸長的嫩芽輕輕摘下,竹筐里漸漸堆起青翠的新鮮茶葉。
在石正鎮下豐村園山湖千畝生態有機茶場,村民正在采茶。(鐘小豐 攝)
茶場負責人沈子玉介紹:“今年3月21日就開始采春茶了,頭茬采的是單叢茶。每天都有幾十名本村村民來干活。”自從村里建起茶葉加工廠,村民們的生活有了新變化。春天采茶、夏天除草,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也穩定。
正在采茶的溫女士是本地人,她邊摘茶葉邊說:“十年前茶場開荒種茶時,我就在這里干活了,每年春天都來采茶。一年能做兩三季,每個月能掙兩三千元,在家門口干活挺知足的。”
在石正鎮海拔600多米的云霧山間,千畝生態茶園層層疊翠。扎根山區17年的平遠源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茶園以傳統茶產業為筆,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空氣清新、土壤零污染,這是石正鎮最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我們茶產業發展的基石。”源豐公司生產經理凌宏鋒告訴記者,依托石正鎮的生態優勢,公司建立起1220畝種植基地,其中有機茶園600畝,每年的產量大約在30噸。目前產品主要以烏龍茶為主,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參與茶葉種植,幫助農戶增收致富。
老樹珍茗千金香
走進海拔800多米的梅江區西陽鎮清涼山茶園,百年老茶樹與知青時期種植的六十年老樹交織成一片翠綠茶海,“知青時代留下的群體種茶樹,如今已是珍貴的老樹資源。這些茶樹根系深扎巖層,吸收礦物質更豐富,制成的茶耐泡度是新樹的三倍以上。”企業代表梁建芬告訴記者,作為當地茶產業龍頭企業,梅州市集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興辦的國營清涼山茶場,“今年我們首批春茶于3月底開采,盡管近期雨水有所增加,但受倒春寒影響,茶樹發芽率較往年略低。”梁建芬輕捻一枚嫩芽解釋道。
圖為梅江區西陽鎮委書記鐘紹方(右一)在清涼山梅州市集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茶葉基地調研,和游客一起體驗采摘春茶。
“現在每天都有老茶客追著問‘古樹頭春茶什么時候上架’,也有年輕人想預約采茶體驗。”梁建芬表示,盡管受到經濟環境影響,但今年春茶訂單量仍保持增長。
在大埔縣楓朗鎮梅溪村的梅州嘉鵬茶果種植有限公司千畝生態茶園內,嫩綠的新芽在春日暖陽下熠熠生輝。
大埔茶山上,茶農們正搶抓農時,采摘今年第一批春茶。(大埔縣委辦供圖)
近段時間以來,楓朗鎮的茶園不僅迎來春茶采摘的黃金時期,而且也引來八方游客,游客們或賞春景,或體驗采茶、制茶的樂趣。來自汕頭市的游客陳先生說:“趁著假期,特意帶孩子來親身感受采茶、制茶的過程,讓他們領略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好的茶香氣撲鼻,也讓孩子真切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內在意義。”
梅州日報記者:葉嘉瑤 洪國棟
編輯:黃煒明
審核:蔡顏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