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0個人相當特殊。中國祖宗
他們平均年齡85歲,藥店醫大醫榮譽老最長者裘沛然,-國生于1913年1月,否拯96歲高齡;年齡最小的救中張學文,生于1935年10月,留下也已年逾古稀。中國祖宗
他們身懷絕技,藥店醫大醫榮譽老依靠古老傳統的-國“師帶徒”模式,繼承了中醫精華。否拯
其中,救中6人是留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
代表性傳承人”,28人是中國祖宗“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他們被稱作“國寶”,藥店醫大醫榮譽老行醫制藥都在55年以上,-國或獨創醫術,或研制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藥劑,大都做過中央保健委員會的會診專家,代表著當代中醫的最高水平。
他們就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評出的首屆“國醫大師”。
師徒傳承
“中醫出徒,是建立在長時間的臨床實踐和飽讀經典醫書的基礎上。60歲到70歲這個年齡段,往往是中醫成熟期。可惜的是,目前這個年齡檔的老中醫最緊缺。”創立“賀氏針灸三通法”的83歲的國醫大師賀普仁用“青黃不接”、“斷檔”表達他對中醫“后繼乏人”的憂慮。
1991年,王煦和其他兩名中醫,成為王綿之以“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身份培養的第一批“師帶徒”弟子。“這3年,父親出診,我們都要在一旁觀摩感受,還要負責抄藥方、比較病案。”這種口傳心授的方法,王煦說能讓醫術提高很快,“之前雖然也經過院校培養這一環節,但碰到病人還是不會看,只有親眼見父親如何診治后,心里才算有了底。”他強調,師帶徒是必須的。
自強自立
單憑國家出臺規定搶救中醫,王綿之認為還遠遠不夠,“中醫自身要爭氣,才能吸引更多人學習中醫,傳承中醫。”
而爭氣的表現,就是在關鍵事件上,顯露出中醫獨特的魅力。“尼克松和田中角榮訪華期間,我都曾為他們針灸過。”作為“針灸外交”的主角,賀普仁對中醫揚名海外貢獻巨大。也正因為尼克松,針灸正式傳入美國,日本也多次邀請賀普仁前去講學。賀普仁回憶說,1999年,一位國家領導人到南方視察抗洪救災,背部受涼疼痛難忍,經他親自針灸后痊愈。
而王綿之讓中醫爭氣的方式,則是“讓古老的中醫運用到最現代的科學事件上”。2008年,王綿之組方的防治太空病的中藥“太空養心丸”與“神七”同時名揚天下。
“網上有人罵,說父親拿航天員做實驗,我要特別澄清一下,早在神五發射時,父親就已經采用中醫方法為楊利偉調養身體,神六上天前3個月和回到地面后,他也對費俊龍和聶海勝進行過中醫調理保健。在此基礎上,父親和其他航天醫學工作者,共同研發出太空養心丸。”王煦拿出了印著“保密”字樣的關于航天員中藥調養身體的醫學報告,向記者證明。
與時俱進
王綿之希望古老的中醫不僅能運用到最現代化的科技事件上,同時也能采用其他學科的最新成果,實現與時俱進。
“國醫大師的榮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僅憑我們這些老人挽救中醫還不夠,”國醫大師路志正說,不能忽略民間中醫的力量,更要花力氣搜集和保存民間藥方,使國醫大師和民間中醫形成合力。
“未來10年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發展緩慢就意味著消亡。”國醫大師郭子光說,“未來10年,應把有限的醫療資源集中到確定和提高療效上,針對不同疾病形成一個個最佳治療方案,這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中醫隊伍中。”
未來3年,國家將投133億元建立16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包括研究最佳治療方案。
(《瞭望東方周刊》2009年第28期 曹順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