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繁榮的看空房地產市場將以比迪拜慘1000倍的方式終結。”美國“空頭大師”查努斯宣稱一年之前他就開始做空中國的地產擋熱渡陳布局,有人甚至認為中國房地產是說難頭號做空目標。去年10月份瑞銀曾評論中國房地產后市存在風險,錢暗數月來,看空投行和評級機構看空中國地產的地產擋熱渡陳聲音綿延不絕。
6月,說難全球最大的錢暗評級機構標普更是將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預期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將“看空”的看空浪潮推向了高峰。
但無論是地產擋熱渡陳從外資投資房地產數據角度還是近一個時段外資實際投資總量角度觀察,外資對中國地產業投資熱情并未減退。說難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投行和評級機構基于國內宏觀調控對市場影響的錢暗悲觀、短期判斷,看空更多的地產擋熱渡陳外資包括一些投行在內的基金繼續加大對中國房地產的投資力度,看的說難是長期的發展。
投資增多
2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從 2001年到2010年,房地產業的來華直接投資占外資流入總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06年以后占比逐步提高,2010年達到23%,從官方的數據看,直接投資部分是在逐漸增多,但是這僅僅反映了外資投資國內地產的一個片段。
還有諸多官方統計以外的通道瞄準了中國房地產。
客觀上講,沒通過直接投資進入中國房地產業的有很多灰色通道或其他鏈條,官方難以有效監控,但下面的數據利用新的統計辦法,不啻為外資在繼續助推中國樓市的縮影。
易城中國選取2010年以來83家國內重點房企的大額融資記錄作為統計樣本。2011年第一季度,境外資金已經成為開發商資金的第一大來源,占比達39%,2010年這一比例則為25%。與2010年相比,2011年一季度各大房企融資渠道的變化很大,銀行貸款的比例降至37%,遠低于2010年的50%。
易城中國研究部副總監孫健告訴記者,他們定義的外資包括樣本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發債和配股、樣本公司接受外資銀行的貸款、境外的基金和投行對樣本公司的投資。研究范圍是主要業務在內地的香港房地產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在國內的海外上市公司及房地產百強企業(根據房地產TOP10研究組的榜單),主要統計了上述企業自2010年以來單筆融資金額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融資記錄。
易城中國定義的外資的前兩個部分基于上市公司的公告,最后一部分則是基于易城中國由行業內了解和調查所得,所以最后一部分也許不能窮盡這83家公司接受的每一筆基金投資。盡管如此,外資對國內大型房企的投資情況,卻大致可現全貌。
另外一個數據也印證了外資熱情沒有減退,標普統計,2010年,內地房地產企業海外債券融資總金額達88億美元,今年至今融資金額則為80億美元。
收購增多
來自華高萊斯的統計數據,今年前5個月,在北京和上海,外資收購大宗物業的收購額近250個億,按此速度,全年可達到600億—700億,華高萊斯房地產研究中心經理王楠判斷,這個數據至少比2009年和2010年增長了30%—50%。
王楠認為,國內的房地產開發利潤和成熟市場3%—5%的利潤率相比非常可觀。盡管國內房地產的開發利潤在不斷地受到擠壓,但這只是與以前相比。
基金活躍
住宅市場與商業地產目前正享受不同的待遇。
記者采訪了仲量聯行北京研究部主管覃曉梅以及DTZ戴德梁行投資部助理董事劉兵,作為全球代理行的資深人士,他們認為,外資近半年還是非常活躍的,對優質的商場熱情最高。但覃曉梅提出:外資對住宅市場近期還是有所擔心。
覃曉梅告訴記者,現在寫字樓的投資回報率太低了,許多外資都覺得算不過賬來,同時還要面對央企的激烈競爭,所以對商場的興趣更大一些。
當然,商業地產便于基金的操作,同時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小,總體上會比住宅更容易成為境外基金的獵物。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最近德意志銀行和麥格理分別成立了一只房地產基金,計劃對中國地產業展開新的一輪投資。麥格理新成立的這家基金投資方向是商業地產。
除此之外,6月的大型的投資也很活躍。麥格理集團旗下的MGPA亞洲基金 III號 (MGPAAsiaFundIII)收購了成都凱丹廣場(GalleriaChengdu)的50%權益。成都凱丹廣場新近落成,建筑面積為53619平方米。此外,加拿大最大的養老基金最近在南方某城市投資了一個購物中心,還準備在北方城市多投一些商業中心。“養老基金因為資金成本很低,只要求收益穩定,所以只要投資回報率在6%—7%就愿意投資。顯然,要在國內找到滿足這種投資收益的房地產項目并不困難。”一位消息人士評論道。
無論是融資成本高一些的機會基金還是融資成本低的養老基金,他們的融資背景是美國較低的利率與寬松的銀根環境,而國內開發商面對的則是持續的加息和艱難的貸款局面,這也成為了外資近期紛紛涌入的最重要因素。
亞洲資金洶涌
有趣的是,和歐美投行旗下的基金相比,來自亞洲財團下的基金目前非常活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韓國SK、三星,日本瑞穗的基金近期都頻繁地拜訪北京的地產業人士。當然,在中國投資最活躍的莫過于在中國扎根時間最長的新加坡凱德置地。這家野心勃勃的新加坡公司5月宣布:“未來三五年內,希望把凱德商用在中國內地的商場數量從53座發展到100座。這是一個相當容易實現的目標,鑒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多達4億的中產階層人群。”這個在全球管理著約2500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的公司,目前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位于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