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建11.71萬億美元;
2020年,民營15.95萬億美元。醫院
全國GDP,管理高度5年增長36.2%。應重視字
2016年,新建4.6萬億元;
2020年,民營7.2萬億元。醫院
全國衛生總費用,管理高度5年增長56.5%,應重視字比GDP5年增率高出20%!新建
2016年,民營16432家;
2020年,醫院23524家。管理高度
也許是應重視字源于衛生總費用的高增長,全國民營醫院數量,5年增長了43.2%,凈增長7千多家;
而同期,公立醫院數量卻從2016年的12708家減少到2020年的11870家,凈減少8百多家。
上述對比數據,很容易給大眾一個假象:民營醫院發展的春天來了。所以各路資本對于民營醫院的投資熱情,并沒有因疫情而降溫。根據統計信息中心的數據,截止到2021年4月底,全國民營醫院共計23710家,比2020年增加了186家。如果按此月均增長速度,2021年全國民營醫院將比2020年增加558家。
民營醫院數量顯著增長的形勢下,醫院的競爭力究竟如何?我們不妨看一下醫略營銷根據5年數據做的比較:
由于2020年疫情導致全國醫療機構收容量下降約20%左右,所以我們重點看2016年與2019年的數據比較,從醫院平均水平看,公立醫院的診療人次和住院患者數,2019年比2016年都有所上升(上升比例分別為22.2%、26.3%),但民營醫院的診療人次和住院患者數同期相比卻都在下降!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診療人次為79.3億人次,2019年為87.2億人次,增量約8億人次,但民營醫院同期相比平均收容量卻呈下降趨勢,這里隱含兩個信號:
1:民營醫院增長速度超越了健康需求的增長;
2:民營醫院的面臨了更嚴重的社會信任危機!
對于上述兩個信號,不妨借鑒波特五力模型進行分析:
還有多少資本計劃新建民營醫院?這個問題現有的民營醫院管理者基本可以忽視,因為市場規律是很好的指揮棒。但對于潛在進入者來說,當要慎重:民營醫院,這個賽道是否該選?
但對于在運行的民營醫院、尤其是新建的民營醫院來說,必須要高度重視信號2中信任這兩個字。
為何特別強調新建民營醫院,首先建議大家不妨先了解一個心理學理論:首因效應。該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主要強調的是: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影響極大,即使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而且也是很難改變的。
首因效應不僅適用于人與人之間,也適用于人與機構或機構與機構之間。
所以,對于新建民營醫院來說,如果“第一槍”沒打響或瞄錯了方向,一旦大眾形成了這家是不靠譜的醫院印象之后,改變起來代價是及其高昂的,如果運營資金準備不足甚至會徹底失去改變大眾認知的機會!
其次,建議民營醫院管理者要深刻認知當前的社會輿論環境。醫略營銷團隊做了很簡易的輿論環境的調查:在今日頭條的“微頭條”中搜索“民營醫院”,選擇第一個評論數超過500的內容詳細展開,評論的內容幾乎是一邊倒的對民營醫院抵制,可謂觸目驚心!
2021.12.2頭條搜索前3結果
類似這樣的評論占據了絕對主流
毋容置疑,這樣的評論有嚴重的片面性,而且回歸醫療本質的優質民營醫院數量越來越多、不規范的民營醫院已經在多輪洗牌中依次淡出市場,但少部分民營醫院違背醫療職業操守,卻讓整個民營醫療界都受到了牽連。“技術差、收費亂、廣告多”的患者刻板印象,已經在大家心目中根深蒂固而難以改變了。
所以在現在的社會輿論或信任環境下,對于新建民營醫院管理者來說,如何構建信任體系,比引進高端人才、前沿設備更重要。
正如某不愿具名的民營醫院高管所言:當前擺在民營醫院面前最大的發展困難不是技術,不是服務,因為這些都可以通過資金解決;民營醫院最大的困難,是難以獲得患者的信任!
信任,這兩個字合計只有15劃,比矗立的矗一個字還少9劃,寫起來當是不難,但如何建立信任體系并讓醫院品牌矗立百年,卻需要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來源:醫略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