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再次迎來新的年多內或發展機遇期。國家電監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副主任黃少中日前表示,獲補針對現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標準偏低,貼億難以滿足未來可再生能源項目發展需要,可再今明兩年中國有望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從目前的源電每千瓦時4厘錢(0.004元人民幣)增加到6厘甚至8厘。
若按8厘收取,價年意味著一年能收取200億元左右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翻倍比現在的年多內或標準翻了一倍。
電價附加將持續提高
可再生能源的獲補補貼資金迎來新增長。
黃少中日前在第五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說,貼億按照目前每千瓦時4厘錢的可再電價附加標準收取的金額,一年能收取100億元左右,源電僅能滿足2010年70%左右的價年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而隨著中國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翻倍未來這個缺口將會越來越大。年多內或
黃少中說,國家有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將電價附加提高到6厘至8厘,到“十二五”末,甚至有可能將這一數值進一步提高到1分錢。
征收電價附加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按照我國2006年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法》,電網企業按照中標價格收購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超出常規火電上網標桿價格的部分,附加在銷售電價中分攤。當時該附加標準為每度電0.002元(2厘)。
盡管當時附加標準為每度電2厘,但它對新能源行業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每千瓦時征收的兩厘錢每年合計貢獻約50億的資金來源,盡管金額未必足夠,但由于來源穩定可靠,因而能夠達到直接補償差價費用和扶持產業的作用。2009年12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對它作出調整,改為目前執行的該附加標準為每度電0.004元(4厘)。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同時將原先的“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資源并網項目上網發電量”改為“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制度”,由國家電監機構和國務院財政部門依照規劃制定可再生能源年度收購指標,并公布電網企業應達最低限額指標。
可再生能源扶持資金缺口加大
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的保駕護航,使其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的最新全球《可再生能源國家吸引力指數》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新投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430億美元,增長30%,中國占據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重要地位。
報告指出,中國風能和太陽能市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1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增長64%,達到逾4200萬千瓦。去年美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510萬千瓦,僅相當于2009年的一半水平,不足中國2010年新增裝機容量1650萬千瓦的1/3。
2010年亦是海上風電發展勢頭良好的一年,新增裝機容量51%。然而,全球陸上風電裝機容量卻下降了7%,其中歐洲下降了14%。太陽能發電行業增長強勁,集中太陽能發電市場繼續發展。生物質發電投資水平與2009年相當。
根據我國作出的承諾,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15%,而去年底這一數字僅為9.6%左右,中國在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5年后中國要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4%。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南都記者表示,我國目前已在7個省區打造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分別在甘肅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內蒙古東部、內蒙古西部、江蘇、山東等風能資源豐富地區,開展了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工作。
據了解,甘肅酒泉地區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二期建設已開始著手,目前正在解決向華北電網輸電的問題。“其他在建的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都有一定的規模。”施鵬飛如是說。
他還表示,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將保證中國2020年1億千瓦風電基地生產的電能輸出和銷納,實現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目標。
然而在中國高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扶持資金的缺口也越來越大。這也是提高電價附加的背后因素。
提高建筑用能中可再生能源比重
值得一提的是,財政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通知》,明確“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目標,切實提高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
提出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消費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力爭到2015年底,重點區域內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建筑能耗的比例達到10%以上,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25億平方米以上,形成常規能源替代能力3000萬噸標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