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楊小宇15日透露,嫦娥成月未來,號號在月球探測方面,將構基本中國將發射嫦娥七號、球科嫦娥八號,研站并構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行星探測方面將發射天問二號、型天行星天問三號、問號天問四號,開展對小行星、探測火星進行采樣返回,嫦娥成月對木星及其衛星進行研究。號號
中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將構基本當天由中國科學院、球科國家航天局、研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北京聯合發布,型天行星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該規劃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楊小宇回答媒體相關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10月15日,《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在北京正式發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此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他介紹說,嫦娥七號要對月球的南極環境和資源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將開展月球資源就位利用的技術驗證。兩者將構成正在論證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還會聯合對月球內部結構進行多物理場的綜合探測。正在論證中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持續開展科學探測研究、資源開發利用,包括一些前沿技術驗證,是多學科、多目標、大規模的科技活動。
天問二號首先對小行星進行環繞綜合探測,然后采樣返回,對小行星演化和太陽系早期歷史進行研究;天問三號將進行火星采樣返回,并對火星環境進行探測;天問四號將對木星和木星的衛星進行研究,對木星的空間和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揭示它的奧秘。
針對中國月球采樣返回后相關月壤研究有何進展的提問,楊小宇指出,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1935.3克樣品,是人類首次采自月球背面的樣品。目前,科學家正在對這些月球樣品進行整理,初步的物理、化學成分和結構的探測已經完成,也發現月球早期演化和月球背面火山活動等大量信息。下一步,將按照中國的月球樣品分發政策,開展后續研究工作。
嫦娥五號從月球采回1731克月壤樣品,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拿到的最年輕的月球樣品。幾年來,中國131家科研機構獲分發7批、共80克的月球樣品開展科學研究,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工作,已發表上百篇高水平論文。
楊小宇說,其中有很多很重要也很有趣的發現和成果。比如,測定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的形成年齡在20億年左右,把月球巖漿活動的結束時間推遲了約8億年;進一步研究發現,在1.2億年前月球還有火山活動;發現月球變冷的速度比原來認識的要慢得多。
此外,中國科學家通過研究還發現一種新的礦物,并命名為“嫦娥石”,這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新的礦物質。(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