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工業過程我國經濟取得了,發展舉世矚目的中的資源成就,其中工業發展尤為明顯,環境但是問題由于粗放型的工業發展方式并未實現根本性轉變,工業快速發展中的探析資源、環境的工業過程瓶頸約束變得日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發展觀,發展強調資源和環境的中的資源長期承栽能力對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工業發展中的環境資源和環境問題,最終實現工業的問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工業發展;資源;環境
一、探析資源環境問題與工業發展的工業過程關系
(一)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壓力
由于我國工業發展基本是沿著高投入、高消耗、發展高污染、中的資源低效益的粗放型道路走過來的,可以說,我國的工業發展是以自然資源的大量投入和環境負擔加重為前提的。我國面臨巨大的環境與能源危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數據得到驗證。
1、我國大氣污染基本上屬于煤煙型污染,并以降塵和酸雨危害最大。目前,我國北方城市降塵平均每月每平方公里為50多噸,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00多噸。我國每年有4000萬畝農田遭受酸雨污染,造成2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2、全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110個重點河段符合《地面水污染質量標準》一、二類的占32%,三類的占29%,屬于四、五類的占39%,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和生化需氧量。
3、我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8.2%,其中水利侵蝕面積179萬平方公里,風力侵蝕面積188萬平方公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問題。
4、我國森林覆蓋率已不足12%,在世界上排列在100多位。由于過量采伐,毀林開荒,森林火災等原因,每年還要減少森林面積3700多畝。
5、從1990年到2006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增長135%,天然氣增長101%,鋼增長156%,銅增長192%,鋁增長390%,鋅增長331%,10種有色金屬增長276%。這樣的消耗速度迅速耗損了國內的資源。中國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儲量儀占世界1.8%,天然氣占0.7%,鐵礦石不足9%,銅礦不足5%,鋁土礦不足2%。如今,我們已經不可能僅靠國內資源來支撐今后的發展。從消費總量分析,到2010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7%,鐵礦石將達到57%,銅將達到70%。鋁將達80%。
二、決策依據和政策建議
(一)重視能源綜合利用
在工業化發展中,一方面要追求傳統的工業化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要注意后工業化目標的實現,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制定對外經濟戰略,特別要防止發達國家的污染出口政策對中國環境的破壞。在能源生產和消費方面,應當著重提高能源利用的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污染,使經濟與環境保持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改變高消耗的工業發展模式,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大力節約能源。目前,中國主要礦產瓷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進口量逐年上升。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一些重要礦產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開展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