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8集動畫劇集《中國奇譚》海報。百姓爆款
被稱為內地2023年第一部“國潮動漫爆款”,論壇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視頻網站嗶哩嗶哩聯手推出的中國動畫片集《中國奇譚》收獲滿滿贊譽,8個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譚奇“妖怪”故事獨立成篇、橫跨古今,何出其考究而各異的百姓爆款畫風與情節天馬行空,盡顯中國式想像力。論壇但眾聲喧嘩中,中國也有不少低齡學童家長表達對《中國奇譚》畫面存在恐怖元素、奇譚奇無教育意義的何出不滿──“我的孩子被嚇哭了!”網民眼中的百姓爆款“良心之作”《中國奇譚》是否真的“少兒不宜”?/大公報記者 林凱、盧冶
專家:
作品眾口難調
勿轉嫁教育焦慮
老少咸宜是論壇國產動畫的理想化標準,現實中往往“眾口難調”。中國被大家所熟知的奇譚奇《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何出《黑貓警長》等動畫,都曾因家長擔心“不適合自己的孩子觀看”而被舉報下架。而對于《中國奇譚》,有教育專家力挺:“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的口味。”
兒童心理學專家李向陽分析,家長之所以如此“在意”《中國奇譚》內容的“健康”與否,透露出社會對于家庭教育的普遍性焦慮。“對類似于《中國奇譚》、《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動畫內容過度的苛責,其實是焦慮分散的一種表現。將孩子的教育問題歸咎于社會問題,讓所有相關的人共同分擔自己的教育焦慮。”李向陽向記者表示,這類家長多是通過指責他人,抑或是要求他人為自己服務,以達到分散教育焦慮的目的。“比如疫情期間要求學生可以插隊作核酸,要求鄰居不發生聲響等,都是教育焦慮的體現。”他表示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增加,這種現象愈發常見,但是對家庭教育來說,教育焦慮只會起到負面作用。”
家長:
幫孩子把好關
“做成長第一責任人”
不少低齡學童家長表示,《中國奇譚》是一部好動畫,但并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劇情和畫面都很有新意,但對孩子來說并不適合。”家長Circular表示,她自己也是一個動漫愛好者,很喜歡《中國奇譚》劇情和動畫的設計,但不會給自己女兒播放。“我覺的《尋夢環游記》(Coco)《遠在天邊》(Lost and Found)這類動畫更適合親子共同觀看,畫面色彩豐富,有著細膩的情感。”
Circular向記者表示,“動畫對小孩子的吸引力是無窮大的,但是孩子們并不能辨別是非,我們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人,自然要提高120%的警惕,判斷這個動畫片是否適合她看。”她表示,動畫片給孩子看前,家長要做好把關人的角色。
“動畫與書籍紀錄片對孩子的影響是一樣的,不同年齡自然要看不同的書,動畫也是一樣。”溫州市海亮華僑學校語文老師王政表示,很多家長平時工作較忙,朋友同事一推薦就拿給孩子看,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現在每部動畫都會有很多影評,只要家長們稍做些功課,就能立判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