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戰沒決定在太陽能級多晶硅領域對美國發起“雙反”調查。有贏此外,光伏中國還決定對韓國發起多晶硅“反傾銷”調查。貿易
對此,戰沒以尚德、有贏英利為首的光伏光伏企業巨頭負責人表示,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貿易戰,貿易壁壘**終將會損害整個行業。戰沒
歐美“挑頭”
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做出裁定,決定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征收31%至250%的反傾銷關稅。
盡管中國光伏業界對美國的貿易制裁早有預期,但這么高的關稅,還是出人意料。
據悉,終裁結果將在10月初宣布,一旦**后確定,這將是迄今為止中國新能源行業被征收的**高關稅,而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將徹底喪失。
近兩年,由于歐洲市場裝機量出現萎縮,美國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顯得至關重要。美方舉起貿易制裁“大棒”,將導致中國光伏業陷入困境。
自6月以來,國內光伏廠商出現“關門潮”。
本月,路透社援引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首席執行長弗蘭克·阿貝克的話稱,德國企業已在德國環境部支持下向歐盟提出了針對中國企業的訴訟請求。
中國應戰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合理地選取泰國的價格進行不公平比較,從而人為抬高了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是不顧全球光伏系統成本下降、不顧中國光伏企業遵守市場規律的事實。
在商務部舉行的新聞例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回答歐洲光伏企業準備對我出口光伏企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的問題時表示,中方對個別歐洲太陽能電池企業欲提出貿易救濟調查申請的情況嚴重關切。歐盟若對中國光伏產品設限,恐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上,中國光伏產業和很多國家的相關產業是優勢互補、密切相關的,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相關國家的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比如說歐洲國家,我們去年從德國進口多晶硅材料7.64億美元,占中國進口同類產品進口份額的20%,從德國進口光伏電池生產用的銀漿原料達到3.6億美元。中國累計從海外采購約400億元的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其中,從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進口占到了 45%。”沈丹陽說。
值得注意的是,沈丹陽這一番表述和當初美國提出“雙反”時中國的態度已有很大不同,而且說得非常具體——言下之意,如果歐洲要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雙反”稅,中國也絕不會忍氣吞聲。
謹防貿易戰
據了解,現階段,各大多晶硅巨頭擴產后,全球多晶硅產品供大于求現象嚴重,生產成本及售價均快速下降,這也是現在組件成本得以下滑的重要原因。
得益于較低的售價,中國光伏組件企業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具備競爭優勢,如果將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料擋在門外,可供選擇的供貨商減少,必然會帶來價格的上揚。
“對海外多晶硅生產企業征收額外關稅,短期內,國內光伏組件企業生產成本勢必會提高。”高宏玲說,“同樣,美歐對中國太陽能板征收‘雙反’稅也會影響其國內裝機企業的生產成本。所以,我們說美國方面**挑起貿易戰是一個不明智的做法。”
數據表明,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
此外,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中國光伏業內人士直言,中國對美出口光伏產品金額小于從美進口的金額。因此,如果中美開打光伏貿易戰,美國的損失恐怕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