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竹科技的小巨人自動化竹碗生產線 羅光耀 攝
東南網10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蔣豐蔓 見習記者 姚雨欣 通訊員 江蘇閩)
從南平市建陽經濟開發區出發,沿高速公路南行約半小時,何舞便抵達“與竹共舞”的起建龍竹科技公司。在一片碧綠綿延的陽共山林中,園區建筑藍黃相間,竹舞賦予了這家竹制品制造“小巨人”企業獨特的小巨人科技感。
“竹夠專、何舞竹夠新、起建竹夠硬、陽共竹夠美。竹舞”公司董事長連健昌如是小巨人概括龍竹科技的科創特色。
“不做簡單的何舞‘大自然的搬運工’,做別人不敢想的起建、做別人不敢做的陽共。”一場以創新利用竹材料引領產業變革的竹舞試驗正在這片長滿竹子的鄉野間展開。
不起眼的竹吸管
竹吸管,看起來并不起眼。
但走進龍竹科技生產車間,纏繞式竹吸管實驗生產線最引人注目。連健昌說起了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歇的思考:竹子的加工能不能再進一步?能不能在竹材料上有更多創新?
去年11月,龍竹科技收到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頒發的《新產品鑒定證書》。經鑒定,該公司的纏繞式竹吸管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小小的竹吸管為何會引起關注?2018年,歐洲發布“禁塑令”,國內也開始有了“以竹代塑”的討論。連健昌坦言:“我們捕捉到了商機。”
在去年7月的一場竹行業專家論證會上,近20位專家把目光對準了小小的竹吸管。專家的意見描述出龍竹科技竹吸管采用的幾項重點技術——圓竹展平、刨切薄片、縱向接長、纏繞成型。
“在竹展平上,我們突破傳統的刻痕式技術,采用無刻痕式圓竹展開技術,極大程度保持竹材的柔韌性,為下一步刨切連續長的薄竹片準備好上等的‘前端材料’。”公司研發部負責人介紹。
“把圓弧狀的竹筒展平成一塊竹展平板,是進一步制作成竹產品的關鍵一環。”連健昌說。
“采取縱向刨切技術獲得的竹片,僅0.25毫米。”公司研發部負責人拿出一卷超薄竹片說,“通過這種刨切方式,不僅可以獲取整根竹子長度的薄片,而且沒有破壞竹纖維,可無限接長,這是竹吸管能夠連續式工業化生產的重要保證。”
從竹展平板到竹吸管,竹子的附加值得到了極大提升。
纏繞式竹吸管是在竹材料創新研發基礎上取得的重要突破,龍竹科技還參與起草《竹飲用吸管國際標準》,助推行業發展。
首條投入的竹吸管系列產品生產線將于11月正式量產。“竹產業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低端制造業,如今做成工藝更復雜的竹吸管,表明我們已推動中國竹制品行業步入材料研發時代。”連健昌說。
“小巨人”如何舞起來
南平被稱為“中國竹子之鄉”,具有良好的資源和區域優勢,竹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但把竹產業做上市,連健昌是第一人。
連健昌早年就職于南平市外貿公司,30歲時辭去了工作。2005年,他注冊成立龍竹科技的前身建陽泰和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進入竹產業賽道。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連健昌也從竹筷子這類初級產品做起。
2004年,印尼的一場海嘯導致作為廚房用品材料之一的天然橡膠減產。連健昌看到了商機,帶領公司率先推出竹菜板等系列廚具,把竹材替代木材運用到廚房用品領域。
破題廚房用品系列之后,龍竹科技開始在家居收納、辦公用品系列上作出嘗試。2019年6月,設立研發中心,加快產品出新速度,實現竹與木、鋼、陶、塑料等材料的跨界融合,設計出會客、餐廳、辦公、衛浴等多種場景應用的創新產品。
“以這張自動升降竹桌為例,同樣竹材使用量,融合自動升降桌腳制作成竹桌能比制作竹筷子有更大的附加值,這就是我們想做的。”在龍竹科技產品展示大廳,連健昌介紹道。
設計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讓連健昌嘗到甜頭,他更加堅信竹材應用的廣闊前景,下決心走竹制品自主研發的道路。
連健昌拿起一截縱向劈開的竹材,他表示,竹材利用主要受限于竹材料的獲取。“竹子不是均勻生長的,從根部到梢部,內徑大小逐節變化,此前一般只取用中部,切成細條之后膠合使用,竹材浪費多,成本也高。”
“與竹共舞”,要把一根竹“吃干榨凈”,產生最大的效益。據介紹,基于系列竹材料創新運用關鍵技術突破,龍竹科技實現全竹利用率達60%。
連健昌的努力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去年11月,龍竹科技在北交所上市,成為全國首批、福建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竹行業公司。
在竹行業有20多年企業管理經驗的葉學財于2019年加入龍竹科技,成為職業經理人。“竹產品線從簡單到復雜,表明龍竹在努力突破原有竹產業的發展瓶頸,這是吸引我加入的主要原因。”葉學財說。
在龍竹科技就業的人當中,有不少人放棄了大城市工作,沖著“竹制品第一股”而來。
為建立起一支高質量的管理與研發團隊,龍竹科技還聘用了福建省優秀引進人才3人,目前在核心技術方面已擁有授權專利231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
“扛著毛竹”敲開資本市場后,上半年,龍竹科技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43%,凈利潤3464萬元,同比增長29.34%。
走向綠色智能之路
閩北多竹,竹子既是富民強市的優勢產業,更是筑起南平綠色生態屏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靠山吃山需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創新開發竹吸管正是龍竹科技咬定竹產業綠色發展方向的一個縮影。
2021年1月起,我國“最嚴禁塑令”開始實施,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成為首批被限制使用的塑料產品。
“無論是在性能上,還是價格上,竹吸管都是更為理想的替代品。最重要的是,竹子應該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材料被大眾重新認知。”連健昌告訴記者。
目前,竹材在生活中的使用比重遠低于木材和塑料,但其在節能減排方面蘊含較大潛力。據測量,竹子的固碳能力較強,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木材的1.4倍,并且生產周期短,轉化能力快。
除了竹吸管,龍竹科技還大力推進竹衣架、竹容器等竹材快消品的研發和生產。
連健昌表示:“‘禁塑令’的出臺拉動了非塑料制品的需求,也給竹材料帶來想象空間,龍竹科技的目標是不斷提升竹材料與多產品的適配度,不斷解決日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問題。”
除了向“綠”發展,龍竹科技還著力于實現智能化工廠布局。
在龍竹科技1號生產車間,一條自動化竹碗生產線勾起了連健昌的回憶:“竹碗是我們最早的產品之一,早些年都要依靠人工。現在,整條生產線基本實現了自動化,人力成本比之前降低了三分之二。”
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快速運轉,機械臂和智能傳送帶有規律地運行,工人忙碌的身影穿插其間。順著自動化竹碗生產線走到底,成塊的竹材料變成精巧圓潤的竹碗,竹子的生命力在一道道工序中逐漸迸發。
7月22日,福建省召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中,龍竹科技龍美創新無人智慧工廠項目正式簽約。
“我們新建3棟廠房,引進國內先進設備,購置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系統,竹吸管項目從投料、加工到檢驗、包裝全程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管理,為全面進軍快消品賽道打下堅實基礎。”連健昌介紹說。
此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委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從構建竹產業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政策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
去年3月,南平市出臺林產工業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抓住歐盟禁塑帶來的發展機遇,研發生產“以竹代塑”“以紙代塑”產品,助推“以竹代塑”產業加快發展。
龍竹科技“以竹代塑”新品研發正有序進行。“竹產業要想實現質的飛躍,現在剛好是歷史機遇期。”對于竹產業的未來,連健昌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