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產業鄉村必振興。強起明光市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鄉村大力實施“千村引領、美起萬村升級”工程,農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富起探索村莊美、產業農民富、強起鄉村興的鄉村有效路徑,先后獲評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美起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農民2023年7月,富起該市獲全省2022年度正常推進區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等次,產業在39個縣(市、強起區)中位列第1名,鄉村實現2019—2022年度省考“四連優”。
以產業思維抓農業
管店鎮依托明光甜葉菊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品牌特色資源,將傳統產業打造成助推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每年全國超過三分之二的甜葉菊苗都出自這里,種苗遠銷美、日等10多個國家及國內20多個省份。2022年種苗銷售收入超1.5億元,單項實現戶均增收18000元。2023年種苗產值預計比2022年增長15%,育苗農戶戶均增收12%。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明光市立足本地特色、優勢,堅持產業思維抓農業的理念,下功夫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重要的“糧袋子”“菜籃子”和“大廚房”。該市大力推動明光綠豆、甜葉菊、食用菌、艾草、瓜蔞、水產品等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壯大,做好“土特產”文章。目前,創成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個。今年以來,成功舉辦2023長三角預制菜暨中央廚房產業大會、女山湖特色水產品南京推介會、農貨節、冬捕節、美食節等節會活動,招引綠色食品產業鏈項目19個,總投資28.95億元。
以鄉愁韻味建鄉村
陸郢村位于明光市蘇巷鎮西部,原來的陸郢村雜草叢生、污水亂排、垃圾亂堆。2015年,在村民理事會帶領下,陸郢人居環境整治轟轟烈烈地展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環境的嬗變,帶來的是“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涵養著鄉土文化”的美麗新農村。近年來,明光市全域推廣“陸郢模式”,累計建成美麗集鎮15個、美麗鄉村中心村45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精品示范點167個,創成省級森林城鎮10個、森林村莊102個,以鄉村環境“高顏值”提升農民“幸福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被列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明光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入選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案例。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文化之魂”。明光市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鄉村廣場舞大賽、送戲進萬村、鄉村足球等文體活動、“傳承良好家風共建文明家庭”等文明實踐活動,今年以來開展“舉旗幟·送理論”“把道理送進心中”宣講活動1000余場。
以共富思路促增收
明南街道利用信用村評級獲得信用貸款100萬元,用于建設林圩艾草加工廠房和艾草種植基地,帶動60戶農戶年平均增收4000元;協助發放信用戶信用貸款100余萬元,用于發展山芋、蔬菜、艾草和家禽等種植養殖產業,助力農戶致富增收。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明光市堅持就業造富,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083個。推進各地返鄉創業園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經濟、夜經濟,打造長三角宜居宜游“后花園”。以江淮分水嶺風景道沿線4鎮10村為重點,引入鄉村運營師,持續推動“人、地、房、錢、技、田、林”等要素集聚,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推動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明光市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建立皖東試驗站、侯胡郢等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基地,培育形成一批能干事、能帶富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已有8名“土專家”獲評鄉村振興高級職稱。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135名科技特派員“一對一”服務全市135個行政村。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450人、培訓農民工3000人次以上,讓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一線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