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長眠從奶時候,筆者無心插柳找到了長眠於家鄉怡保(Ipoh)的馬來中華民國一代名將李良榮將軍墓碑,當時負責打理墓園的西亞印度裔工人說,李將軍墓碑已多年無人問津。華民不過,國名後來李將軍孫女李文驊女士聯繫上筆者,將李將軍才曉得她上一次來掃墓算2019年,良榮如今時隔五年,孫女述中李文驊女士終於再次到怡保為爺爺掃墓。奶口
7月14日,追憶李文驊帶家人及幾位友人,爺爺來到怡保打捫基督教墓園為爺爺李良榮和奶奶李佩蓮掃墓。長眠從奶由於李文驊一家人到訪怡保之際,馬來筆者正好人在馬來西亞,西亞因此安排了李文驊(46歲)與大石水泥廠前行政總監許顯儒(86歲)見面,華民並訪問了他們兩位,「老許」許顯儒先生是李良榮生前的得力「部下」。

長眠怡保的李良榮將軍
筆者在兩年前寫了兩篇文章介紹李良榮在怡保的事蹟,這裡再簡單介紹相關背景。
1907年,李良榮出生於福建同安縣,維基百科上寫李良榮的生日事1907年5月1日,那為何墓碑上卻是寫1907年12月25日呢?
李文驊表示,根據奶奶李佩蓮的說法,爺爺是被李佩蓮一家抱回來收養的,實際的生日並不清楚。由於李良榮是被收養,才得李姓,以及李佩蓮一家是基督徒的關係,所以李良榮才把生日定在聖誕節。
1924年,李良榮成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生,展開了逾30年的軍旅生涯。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李良榮接任福建省主席,1949年10月爆發古寧頭戰役時,李良榮任陸軍第二十二兵團司令部中將司令官,因戰役勝利而在隔年獲頒四等寶鼎勳章。1950年9月,李良榮調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議,擔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兩年後退役,並擔任臺灣啟信實業公司常任監察人。1955年,李良榮開始到南洋發展,投入馬國水泥產業的建設。
李良榮長子李力彌先生在兩年前受訪表示,由於他父親個性耿直,只適合帶兵,不適合從政,所以才轉往商界發展。李力彌提到,由於李良榮曾擔任福建省主席的關係,知道南洋地區有許多祖籍福建的華人,所以才往馬來西亞發展;李文驊則記得,奶奶李佩蓮曾說爺爺下南洋是為了做「國民外交」。

根據大石水泥廠前廠長陶恒生的回憶錄《椰風蕉雨話南--海外工程憶往》記載,怡保大石水泥公司是由是李良榮所創的。陶恒生的父親陶希聖,是曾為蔣介石執筆《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書的中華民國前國策顧問。
陶恒生在回憶錄提到,1955年,時任啟信實業公司常任監察人的李良榮出國考察工業,在馬來亞認識了同是福建人的華僑領袖拿督林添良,接著雙方決定決在吉隆坡的黑風洞區(Batu Caves)開辦水泥工廠,兩年後成立「馬來亞工礦公司」,是首家由馬來亞華人成立的水泥公司(此前由西方公司掌控)。
1962年,著名的新加坡華商陳六使聯合李良榮成立怡保大石水泥公司,由陳六使任董事長,李良榮擔任董事經理。大石水泥廠設於面積約有25英畝的大石工業區,該廠更是當時亞洲第一座無煙塵水泥廠。
1967年6月2日,李良榮開黑色賓士轎車上班途中,不知何故撞上大石水泥工廠大門右邊的水泥大門柱,最終送醫不治身亡。由於李良榮生前在馬來西亞的時間比臺灣多,因此遺孀李佩蓮決定讓李良榮安葬在怡保打捫基督教墓園,李佩蓮在1996年在新加坡過世後,在大石水泥公司的安排下,李佩蓮也安葬在同一墓園。目前李良榮長子李力彌、長女李詠湘定居在美國,次子李天馬已於2010因心臟病過世。
一句話間接推動李良榮文教基金會創立
1978年出生的李文驊,對於爺爺李良榮的認識,自然多是從父親李天馬,還有奶奶李佩蓮的口述來追憶的。由於李天馬生前在新加坡經商的關係,李文驊寒暑假時會來到新加坡找父親,也數次同父親前往怡保掃墓。
從小奶奶就告訴李文驊有關爺爺帶領軍隊打贏古寧頭戰役的故事,然而當她唸小學的時候,卻發現課本只提到胡璉將軍,沒有提到爺爺。李文驊記得,當她告訴奶奶課本沒寫到爺爺時,奶奶感到生氣,因此便聯繫李將軍帶過的22兵團舊部屬們出來商議,最終成立了「李良榮文教基金會」,要為李將軍的功績「平反」。
後來李文驊才知道,原來是爺爺李良榮生前就嚴格要求部下們別談功績的事,兩年前李力彌受訪時也說,之所以多人讚頌胡璉將軍在古寧頭戰役有功,是因為李良榮謙不居功,也不讓22兵團的人去提。值得一提的是,胡璉將軍在李良榮將軍去世的隔年,曾親自到怡保李良榮墓碑前弔唁。
根據鄭瑞堅的論文《李良榮將軍的將道思想》所述,無論是官方文獻,或22兵團成員的回憶錄或著作所提,皆認為李將軍功成不居,如前國防部長陳誠召開戰役後檢討會時,李良榮要求部下對功績保持低調,將戰勝的功勞讓給友軍;文中也提到「李將軍為人清廉耿介,沉默寡言,勤勞刻苦,公私分明」,但因為個性耿直,也被稱為「二通將軍」,就是李力彌先生提到的「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不通人情」。
不過,李良榮文教基金會成立數年就停止運作了,主因是李良榮將軍的舊部屬們一個個隨著時間凋零,但基金會結束運作前至少已完成了數件重要的事情,包括出版《李良榮與金門保衛戰》一書,以及1996年成功在金門太武山玉章路建造「高風亮節」勒石,以紀念李將軍清高之風範,勒石下也設了「李良榮將軍指揮官金門大捷紀念」大理石紀念碑文。
李天馬於2010年過世後,李文驊整理家中的東西時,發現了屬於李良榮將軍在1950年獲頒的四等寶鼎勳章,以及生前的日記。李文驊和姑姑李詠湘討論後,決定將四等寶鼎勳章交給國軍歷史文物館收藏,日記則由金門民俗博物館收藏。


員工眼中的李良榮老闆
怡保大石水泥工廠在創立之初就錄用了許多從臺灣大學畢業的馬來西亞人,1963年臺大土木系畢業許顯儒就是第一代員工。根據陶恒生回憶錄記述,李良榮6月6日出殯當日,送殯的海內外親友多達500人,包括大石水泥創辦人陳六使、中華民國駐馬總領事張仲仁等,而陶恒生率領追隨李將軍最久的12名幹部,肩扛靈柩步出教堂,將棺木安置上靈車,當時許顯儒正是其中一名幹部。
無論是陶恒生的回憶錄,或是許顯儒的追憶,對身為大石水泥董事經理李良榮的印象,都是相當勤奮、嚴肅,對下屬管理相當嚴格的一個人。許顯儒記得,李良榮平時只談工作上的事情,絕口不提過去戰場上的事,但大家私下還是尊稱他「李將軍」,見面時則說李先生或Mr. Lee。此外,李將軍不喜歡員工模稜兩可的回答,如不喜歡員工的回答是「大概」,李將軍會斥責說「沒有大概!一就是!二就是二!」
許顯儒分享說,當時大石水泥公司上下員工都愛喝酒,管理層中只有李將軍滴酒不沾,也不陪管理層去應酬國外客戶,而且往往比很多工程師還早到工廠上班,這方面可看出李將軍相當自律的個性。許顯儒指出,李將軍出事那天清晨,不知為何那麼早到工廠,因此李將軍開車撞上工廠水泥柱大門時,碰撞產生的巨響驚動了工廠宿舍的員工。
李力彌先生兩年前受訪時表示,由於父親大半生在戰場上是由部下開車載的,因此駕駛技術並不好,原本大石水泥廠有聘請一位馬來裔司機給他,但因為語言不通而有摩擦。李力彌聽說後來馬來裔司機受不了父親的脾氣就離職了,所以才會在出事那天自行開車上班。許顯儒記得,當時李將軍開的車是公司配給的賓士280SE豪華汽車,李將軍當時叫他「老許」,偶爾會要求許顯儒下班後開車載他去見客戶?!府敃r我載著將軍,我手都會發抖」,許顯儒還記得當年開賓士載著李將軍的戰戰兢兢心情。
此外,許顯儒於八〇年代在臺灣僑委會的安排下參訪金門,在參觀的一個防空洞,教官正介紹古寧頭戰役的事蹟,當時他告訴教官他認識李將軍,那位教官感到驚訝,多聊後許顯儒才發現教官竟不了解李將軍埋在哪裡,或許是因為李將軍已退役多年的關係吧。許顯儒表示,多年來無官方人士問他李將軍埋在哪個墓園,直到筆者兩年前向他探詢。
最後,根據筆者了解,多年來臺灣官方並不曉得李良榮將軍墓在哪裡(中華民國駐馬領事館在1974年撤出)。對於是否希望臺灣官方能進一步為維護李良榮將軍和李佩蓮女士的墓碑盡一分力,李文驊表示,儘管爺爺的喪禮有當時中華民國駐馬總領事張仲仁出席,墓碑也獲得蔣總統的題字,但爺爺離世時已是一介平民,因此家族多年來未有尋求官方協助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依然有家人去掃墓。
延伸閱讀:
- 被遺忘的一代名將: 領導金門古寧頭戰役的李良榮,如今長眠於馬來西亞怡保
- 「怡保是我的家」 回首古寧頭戰役名將李良榮在馬來西亞的最後歲月
- 《刀鋒戰將胡璉》:國府將領中唯一敢與蔣介石衝撞的司令官,首推「金門王」胡璉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