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9日電 題:“反向過年”的反向過年臺灣同胞:“我來大陸走親戚”
作者 張楊彬 林世雄
這個春節假期,兩岸航線迎來客流高峰。新春
除了回臺過年的見聞行程火熱,還有一些“反向過年”的灣同臺胞在春節“登陸”走親訪友,順便游玩一番。陸走假期結束,親戚多位臺胞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表示,反向過年親人相見,新春老友重逢,見聞這個春節,灣同有團聚的陸走美好也寓意新的啟程。
紀慧蓮:團圓的親戚感覺特別親
56歲的紀慧蓮春節假期來到哥哥生活的廣東,這不是反向過年她第一次來大陸,卻是新春第一次在這兒過年。
“上次來還是見聞十幾年前。”紀慧蓮用“天差地別”來形容東莞、汕尾等地的變化。在親人陪伴下,紀慧蓮游覽了廣東幾個城市,品嘗當地美食,“尤其是汕尾夜市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夜市就能吃遍大陸各地美食,太滿足啦。”
這趟旅程,紀慧蓮也悉心挑選了不少特色伴手禮,“不但有大陸名酒、小吃點心,更有不少臺灣朋友求購的麻辣火鍋底料,行李幾乎要塞不下。”
紀慧蓮說,粵臺兩地風俗相近,在廣東也能聽到熟悉的閩南語,過年氛圍更是十足。準備年夜飯時,一家人仍保留了臺灣習俗。“芥菜在臺灣叫長年菜,寓意健康長壽;蘿卜臺灣叫菜頭,意為新年圖個好彩頭。”紀慧蓮說,雖是簡單家常菜,平淡卻也暖心,與親人在大陸團圓,感覺特別親。
施季萱:家人一起在哪兒都是年
姜母鴨、臺式鹵白菜、鍋包肉、拔絲地瓜......這些“南北薈萃”的菜式,是來自彰化的施季萱這個春節在蘇州吃到的年夜飯。因為女兒和兒子都留在大陸過年,她也決定來此團圓。
“不管在大陸還是臺灣,我覺得親人在一起才是過年。”施季萱在臺灣從事電商行業,以茶葉銷售為主。她女兒和兒子則在江蘇負責大陸地區的業務。
除夕當天,一家人在蘇州相聚,“一位東北朋友準備了六道菜品,我兒子也準備了六道臺灣風味”,施季萱向記者分享了年夜飯的制作過程。
春節假期,她與孩子們前往天津向年近耄耋的干媽拜年,順便在鼓樓觀看了燈會、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我干媽是天津人,她們一家去臺灣旅游時,我們一見如故,聊得十分開心”,說起這段緣分,施季萱覺得很奇妙。
春節假期,施季萱一家到天津觀賞鼓樓迎春燈會。(受訪者供圖)
施季萱說,自十年前首次到大陸,她就一直往返兩岸,但前三年因疫情影響未能成行,與孩子們見面的次數也屈指可數。“過去一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終于可以來大陸了”,施季萱許下新年愿望:新的一年越來越好。
陳瞿舟:余生想把大陸走一遍
大年初七,陳瞿舟帶著母親、妻子、兒子、兒媳等一行,登上返程飛機,結束了為期半月的上海之旅。年至花甲的他,在春節假期“拖家帶口”過了個“滬味新年”。
陳瞿舟的妹妹已移居上海二十多年,此次來滬,兄妹相見分外親近。“白天我們在上海逛逛,晚上就回妹妹家吃飯,一家子十幾口人難得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很熱鬧。”
除夕夜,陳瞿舟特意將年夜飯選在一家臺灣餐館。“在大陸過年,繁瑣的規矩少了,但傳統的儀式感不能少,除夕給小輩紅包,為老人守歲,是在哪里過年都必需的。”
這不是陳瞿舟在大陸過的第一個春節。十幾年前回鄉祭祖時,他曾在浙江衢州過年,“彼時年味更濃,也許是回到故土的緣故。”他說,自己名中“瞿舟”正是祖籍“衢州”諧音,長輩取名時希望他念祖敬祖,勿忘來處。
陳瞿舟向記者對比了2007年全家赴衢州祭祖時與本次春節之旅的兩張照片。他感慨,如今父親已駕鶴,老母耄耋,曾經的垂髫稚子也長大成年,時間飛逝,更應珍惜當下的幸福。
2007年春節期間,陳瞿舟全家回浙江衢州祭祖,一家人在全旺鎮老宅外合影。(受訪者供圖)
陳瞿舟的退休生活溫馨平靜,卻有一個不小的心愿——余生把大陸走一遍。“大陸沿海的省份我幾乎都已經去過,草原、雪山是接下來的目標。新年伊始,我也要規劃下一次出行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