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趙廣立 實習生 邊歌 最近,魅后28歲的理工王嘉祥在高性能計算(HPC)圈小小的“火”了一把。 原來,男決他把兩首完全由他創作、定寫演唱的出新歌曲《超算為家國天下》和《計算為古今未來》分享到了幾個HPC技術群里,收獲了滿屏點贊。聞科許多圈內“大佬”紛紛送出一串大拇指表情給他點贊:“有才”!學網 一個從事計算機行業的超歌唱理工男,能作詞、算祛譜曲、魅后演唱,理工這“反差萌”直接拉滿。男決更有趣的定寫是,據他觀察,此前沒人給超算寫過歌,《超算為家國天下》應該是“全球首支超算主題歌曲”。 國之重器“超算”,也能譜上曲、寫成歌來唱?王嘉祥的答案是:能。 超算為家國天下 計算為古今未來 專業和興趣“兩開花” 出生于山東臨沂的王嘉祥是“95后”,他身材高大,戴著一副半框眼鏡,說起話來溫和有條理,是典型的“理工男”。他現在是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高級工程師、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算網融合工程技術中心執行主任。 王嘉祥自小喜歡文學、詩歌,并逐漸嘗試創作歌詞。讀高中時,一次晚自習后回宿舍的路上,一段從沒聽過的旋律突然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現。他有感而發,在記錄這段旋律之余創作了歌詞,生平第一首歌曲《流星》就這么誕生了。 初中時,王嘉祥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它將他引入了另一片廣闊天地。從那以后,他主動學習軟件編程、多媒體等技術,還經常與小伙伴互相交流。 
王嘉祥 受訪者供圖 后來,王嘉祥考入齊魯工業大學,修讀了他喜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在學校里,他經常放下鍵盤便拿起吉他,專業和興趣“兩開花”。 2018年,王嘉祥畢業實習期間來到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這里是我國首臺完全采用自主處理器研制的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神威藍光”的誕生地,是從事高性能計算和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及計算服務的綜合性研究中心。這樣的環境,正對王嘉祥的“胃口”,也加速了他的成長。2020年,參加工作一年后,他就通過了全國軟考高級系統架構設計師資格考試,獲得了高級工程師職稱。 當超算成為主業,音樂就成了“玩伴”。在工作之余,王嘉祥鉆研起了音樂理論。通過長期的摸索,他創作音樂的技法慢慢提高,對音樂的理解也愈加深入。 除了創作,王嘉祥還有演唱方面的天賦。和同事們去K歌,王嘉祥經常化身“麥霸”,大伙兒總打趣他是個“被超算耽誤的音樂人”。 編曲、填詞、演唱一把抓 王嘉祥告訴《中國科學報》,現階段我國超算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推廣不足”的問題。這使得大多數人不能充分了解超算助力各行各業的潛力。 “超算不能總是一副遙遠神秘的形象!”想到這兒,王嘉祥萌生出創作一首超算主題歌曲的想法。他希望借助歌曲的力量,吸引人們深入了解超算、接觸超算、使用超算。 說干就干。王嘉祥開始著手創作超算主題歌。起初,他不知該從何下手,“腦子里充滿各種思路和想法”。后來就有了主意:“復雜的超算技術和大眾生活不貼近,要寫就寫最貼近人們、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 深思熟慮后,他根據超算和大眾關系由近到遠的層次組織詞曲,確定將歌曲段落劃分為“家篇”“國篇”“天下篇”三個篇章,從個人到國家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層層遞進。 在歌詞中,“家篇”描繪超算如何服務氣象預報、影視渲染、醫藥開發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國篇”則切換到地質考古、軍工國防、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天下篇”的視角則關注超算對天文觀測、生物信息、新材料研究等的助力。 王嘉祥認為,作為首支超算歌曲,“敘事要宏大全面,才能體現出超算的‘超’”。 除了對歌詞立意的打磨,王嘉祥對歌曲旋律也進行了別出心裁的設計。他認為既要“做成流行風格,大眾接受程度高”,又要“大氣磅礴,不能丟了超算的面兒”,也就需要不同的聽感,因此每個篇章旋律都截然不同。因此在歌曲的呈現中,“家篇”音樂舒緩,側重營造講故事的氛圍;“國篇”通過和弦走向變化、節拍節奏加快,帶動情緒起伏;“天下篇”則運用大量五級到二級和弦的走向,營造“史詩感”;最后以“輝煌終止式”加掛四和弦結尾,帶來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寓意“超算發展永不落幕”。 在一次內部活動中,王嘉祥登臺演唱了這首《超算為家國天下》,結果臺下掌聲不斷,大家直呼“出乎意料”“超算還能這樣玩”。 后來,經過單位報送推薦,《超算為家國天下》這首歌曲先后在學校和山東省教育工會組織的賽事中獲獎,并在2023年6月登上了濟南首屆“海右人才節”文藝匯演的舞臺。 雖然有多次獲獎與演出的經歷,但王嘉祥沒有滿足于鮮花和掌聲,反而讓他意識到僅僅創作一首科普歌曲還遠遠不夠:“超算事業還需要更多的關注、更多人的參與。” 
王嘉祥 受訪者供圖 “為愛發電”,樂在其中 這之后,王嘉祥開始著手創作第二首《計算為古今未來》。 “計算編排沖破阻礙/解決難題不要留白/自動裝載研究被加快……” “計算編排連接未來/開啟超算的新時代/不同架構匯聚成算力云海……” 相比《超算為家國天下》,《計算為古今未來》節奏更加明快,中間一段說唱更是把向年輕人“示好”貫徹到底。王嘉祥將這首歌定位于“一首青年勵志歌曲”,希望“激發青年對計算機領域的興趣和愛好”。 他對《中國科學報》說,我們小時候看星星,就會想長大了當天文學家探索宇宙;創作有關計算的歌曲,就像是點亮一顆星,傳唱或許能激勵一些青少年對計算事業的熱情,長大后成為未來的科學家或工程師。 值得一提的是,《計算為古今未來》歌詞中的“算力云海”正是王嘉祥和團隊的工作方向。目前,這群年輕人正圍繞超算領域的“算力云海”——超算互聯網工程開展研發工作。他們通過在超算用戶端提供統一的應用封裝,來解決異構超算資源調度困難的問題,將云原生領域的開源技術帶到超算互聯網。 王嘉祥說,創作、發布這些歌曲,他都是自掏腰包,“為愛發電”。但他樂在其中。 他認為,通過為超算創作、歌唱,他能以更簡潔、更有趣的方式來分享和傳播超算知識,讓更多人感受到科技的樂趣和魅力,“相信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這個過程讓他感到滿足、有成就感。 “音樂能給我精神上的放松,給我的工作帶來靈感,也為解決各種難題提供源源不斷的思路。”他說。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