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水利功臣】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記者 黃凌燕) 千百年來,莆田莆田先民為改造生存環境,籌建臣繼代接踵鑿塘修堤,紀念圍陂墾田,館緬造就了肥沃富饒的懷水南北洋平原。昨日,利功記者獲悉,莆田莆田一批離退休老干部有感于歷代治水先賢為莆陽水利事業所創立的籌建臣不朽功績,他們發出倡議,紀念籌建莆陽歷代水利功臣紀念館,館緬并出一本《莆陽歷代水利功臣譜》書籍緬懷先賢。懷水
據發起人林志榮介紹,利功莆田地名原本就與水有關,莆田莆邑古稱“蒲田”,籌建臣秦漢時原為遍地蒲草、紀念瀉鹵彌天之水鄉澤國。古代興化平原的開發、莆田早期經濟的發展與民生之改善,端賴治水塍海之功。而在興修水利、治理山河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偉大的先賢。他們為莆陽水利事業所創立的不朽功績將永垂史冊,他們行善濟世、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將與山河共在,與日月同光。
記者了解到,這批以莆田市水利部門為主的離退休老干部已組織成立了莆陽歷代水利功臣紀念館籌建董事會,他們在木蘭陂錢靈宮建設紀念館,緬懷先賢惠德長存,垂范百世。
按照規劃,建設紀念館的同時,還建設紀念碑廊和水利博物園,三個部分組成紀念殿堂。紀念館將陳列莆田市歷代治水業績概況,古今重要水利工程簡介及縮微模型,歷代24位治水功臣畫像及傳略,還將供奉古今四大治水名賢吳興、李宏、陳池養、原魯山塑像,同時展示古今名家詠頌先賢的詩聯書畫等,以表彰其不朽盛德。
紀念碑廊將征集海內外著名書法家詠贊莆陽水利業績的題詞并勒載貞珉,以增加園區文化內涵。將利用香山宮前的湖塘開辟水利博物園,展示龍骨水車、戽桶、吊槔等傳統提水灌溉工具,同時展示當代節約水資源、治污環保等最新科技成果。
林志榮說,紀念館將充分體現壺公山麓獨特自然景觀及莆田深厚的文化底蘊,集科技知識普及、民俗文化旅游以及大眾生態休閑為一體,建成后將提升香山景區的文化品位,讓城鄉居民多方位享受生活情趣,尤其能讓青少年學生增廣見聞,知我莆田、愛我莆田,在接受傳統美德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環保觀念,從而提高文明素質,同時帶動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