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未明望態印度對我國拋光磚反傾銷案展開調查;2003年2月**終裁定,陶瓷對所有中國企業按照每平方米8.28美元征收反傾銷稅,企業幾乎相當于成本價的持觀兩倍。
2007年4月30日,印度印度貿工部啟動瓷磚反傾銷案日落復審,政策擬將對中國陶瓷企業的未明望態反傾銷稅提高至314%;終裁結果是除中國5個生產/出口商組合(共5家中國生產企業、4家中國出口企業)成功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待遇外,其他中國企業的瓷磚產品則被征收每平方米155盧比(約3.68美元)的反傾銷稅,相當于成本的 1.5~2倍。
據**新消息顯示,近期,從2008至2013年的為期5年的反傾銷政策已到期撤銷。針對該事件,有業內人士對本者表示,印度作為發展速度迅速的發展中國家,對瓷磚等建材的需求量巨大,撤銷反傾銷將會令我國陶瓷企業大有可為。但在記者的持續了解中,更多的企業則對該市場持觀望態度,目前表現出來的熱情并不高。
政策未明致企業躊躇
政策方向未明是一方面的原因。
從歷史數據看,2011年12月21日,印度商業和工業部向印度議會提交的數據顯示,其下屬反傾銷和聯合稅收總局累計已向中國發起149個反傾銷調查,占印度反傾銷案件總數的近55%。
而該國對我國陶瓷磚的反傾銷從2003年持續到2013年,已達10年之久。在2013年年初反傾銷政策到期撤銷后,是否繼續也一直迷霧重重。
歷來,印度由于經濟發展速度快,對陶瓷需求量大,是中國陶瓷出口的一個重要市場。然而,2003年2月,印度正式向中國陶瓷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后,中國陶瓷企業已經喪失印度絕大部分市場。但市場并不是沒有,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年鑒》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印度陶瓷磚消費從5.57億平方米上升至6.25億平方米,出口有1300萬平方米,2200萬平方米的進口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同年,我國對印度的出口有所增長,印度成為了我國陶瓷磚出口的第四大目的國。
但在今年**季度,在佛山檢驗檢疫局對其轄區的陶瓷磚產品出口統計中,出口額同比下降8.23%,其中印度同比下降43.31%,赫然居于下降量**大的國家之首。“近些年來,雖然印度的瓷磚消費量仍在不斷增長,但其本國的陶瓷生產量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業內人士指出,2005年到2009 年,印度的陶瓷磚生產和消費增長率均超過10%,與龐大的內需成正比的是生產,2009年,印度陶瓷產量達4.9億平方米,從過去的全球排行第五躍居第三,增長達 25.6%。
“我個人認為,為了保護本土企業,印度反傾銷極可能會持續”。鳳凰涅磐瓷磚出口部經理李利波表示,依據他13年來從事出口貿易的經驗,他認為,現在不明確的態度可能就是預示著反傾銷將持續。
是故,有企業明確表示并不看好印度市場,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明確的政策,擔心花了時間和精力做的工作會因為“一紙禁令”而付之東流;也是考慮到同為瓷磚生產大國,與印度本地的陶瓷企業競爭中,我國陶企的優勢并不明顯。
高端產品或成市場切入口
“尤其是在生產設備和技術得以全球推廣的當下,噴墨技術在印度陶瓷生產應用中也已十分成熟。”高要市將軍陶瓷有限公司出口部總經理韋秋指出,對中國陶瓷企業而言,起步早、技術成熟的優勢已不明顯。“而且在服務方面,中國陶企無法與印度本土陶企媲美,他們能提供免費送貨上門、延期付款、指導鋪貼等等服務,但是對于作為‘外來者’的我們而言,是很難做到的”。他補充到,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不愿意深耕印度市場的原因之一。
而在李利波看來,傳統認知中的地利,也是如今的弊端之一。“由于交通便利,印度客商多數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派專人駐守,對中國市場和產品都很熟悉,他們隨時都會轉變合作意向,忠誠度也相對較低”。
有單就接,沒有就不做。這是目前很多企業對于印度市場的態度。佛山市永信軒陶瓷有限公司出口部楊 鋒介紹說,相對而言,在東南亞市場,他們更愿意開發新加坡、越南等地的客戶,雖然新加坡本國的消費有限,但卻是個很大的集散地。
“但也不是完全無所為,若有心,可開發高附加值、有特性的產品,或可切入印度市場。”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印度陶瓷高端產品所占份額仍不高,且大企業較少而中小企業居多,若走差異化道路,自行開發研制且持續更新高附加值產品,仍可在印度市場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