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輝南三角龍灣這個地方是角龍角龍非常有名氣,雖然之前沒有聽說過。灣有玩的灣旅三角龍灣這個地方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什好地方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吉林輝南,地方地處長白山脈與松遼平原的輝南交匯地帶,素有“長白山第一門戶”之稱。游攻
在輝南,角龍角龍名氣最大的灣有玩的灣旅就是三角龍灣。
第一次聽到三角龍灣這個地名,什好恕我寡聞,地方我的輝南腦海里浮現出的是電影《侏羅紀公園》里那樣的森林山谷,回蕩著三角龍憤怒的游攻嘶吼。
及至到了龍灣,角龍角龍才知道龍灣的灣有玩的灣旅來歷,才知道龍灣絕無《侏羅紀公園》的什好血腥暴力,有的只是寧靜秀美。
龍灣實際上是古地質時代火山噴發形成的高山湖泊。龍灣,不是一個堰塞湖,而是一群堰塞湖,號稱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園內有三角龍灣、大龍灣、二龍灣、小龍灣、旱龍灣、東龍灣、南龍灣、吊水湖瀑布、金龍頂、四方頂等“七灣一湖兩頂”十大景觀。
現已開放且景色最為秀美的是三角龍灣、大龍灣和吊水湖瀑布。
三角龍灣,群峰環抱中的一潭碧水。岸邊的湖水,澄明透徹,一眼看得到水中的倒木、水草,一拃長的柳葉小魚三三兩兩,自在地游來游去,魚尾一掃,水面上泛起星星點點的漣漪。從岸邊往里沒有幾米遠,湖水逐漸變成了綠色,淡淡的綠,淺淺的綠,漸深的綠,濃濃的綠,乘船往湖心走,湖水濃綠得化不開。
初來時,在三角龍灣景區門口,見到幾位蹲坐路邊在敲打山核桃青皮或松塔的當地人,隨便攀談幾句,聊聊這幾處高山湖泊為什么叫龍灣?
有的說,龍灣的水特別深,最深的地方都有100多米,老輩人講里面有龍(不明水生物),藏龍臥蛟。也有的說,龍灣這地兒蛇多,尤其是在大龍灣,蛇不就是小龍嘛,可能是這么起的名吧。
說來也巧,和我們同船游湖的長春一家電視臺記者,他們正在龍灣攝制旅游生活節目,擔當解說嘉賓的老兄是龍灣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員,距他講,龍灣背靠長白山脈的龍崗山,一灣碧水因龍崗山而得名龍灣。
而三角龍灣呢,就是這個堰塞湖湖面呈現出不規則的三角形。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火山坑都是近乎圓形的,那么這個三角形又是怎么來的呢?原來,三角龍灣的火山口先后噴發過兩次。據地質部門考證,火山第一次噴發,在北側形成了較小的火山口,第二次火山強烈噴發,在南側形成了一個更大面積的火山口。連續兩次的火山噴發,才有了今天獨特的三角形湖面。
游船到了湖心。放眼望去,四周山巒層疊,郁郁蔥蔥。初秋時節,山上有些樹木已開始換上了黃色的妝容,其中也有幾株樹木化成了招搖的彩妝,稀稀落落,點綴其中,還遠沒有層林盡染,有的只是漫江碧透。
映霞壁、白龍泉、葫蘆臺,我都不曾留意,或是機緣不巧,沒有注意到。
三劍峰,刃立石壁,刀鋒向天,氣勢威武雄壯。船行湖中,我的手機變成了相機,咔咔咔,一心只顧拍攝身邊的美景。突然,一個神奇的造像映入眼簾,原來是三劍峰與水中的倒影,聯袂合成了一張臉。這是一張什么臉呢?隨著游船繞行,這張臉也不斷變化,像兔爺、羊駝、蜘蛛俠、外星人、斗戰勝佛、世界名模、薩滿圖騰……
更令人叫絕的是,今天三角龍灣的湖心島,小到僅容得下蓋一個小涼亭,但環島周邊的水深卻達到了八、九十米,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湖心島就是一根深插湖底的定海神針,分明就是一根如意金箍棒。那么,那張臉就真的是斗戰勝佛孫悟空了。
三角龍灣的森林植被,高大茂密,針葉林、闊葉林交互混雜。離船登岸,就是一條千余米的林間小道。穿行其中,空氣清新,沁人心脾。邊走邊看,邊看邊數,森林中的名貴珍稀樹種還真是不少啊。黃檗、胡桃楸、春榆、冷杉、大青楊、山荊子、旱柳、色木槭、裂葉榆等。專家說,這山上的植物多達幾百種呢。當然,山上的動物也不少。我們隨路看到的就有黑錦蛇、青蛇、蜥蜴、松鼠、花栗鼠、錦雞、鴛鴦,據說稍大些的還有狍子、野豬、野兔子。
吊水壺瀑布距離三角龍灣約有六、七公里的路程。從入口到出口,是一條狹長的谷道。清澈的小溪暢流其中,兩側混雜生長著針、闊葉林和灌木叢,河床上因水流沖刷裸露出一片片黑土,細看是火山巖、火山灰,步道上的石階應該也是靠山吃山,就地開采的,清一色的都是火山巖,遍布著大小不一的孔洞,最大的特點是不積水。
循著小溪一直走下去,用不上半個小時,當你聽得見嘩啦啦的密集的水聲,吊水壺瀑布就到了。
吊水壺,顧名思義,瀑布或瀑布中的一處像一把吊水壺。我們來到瀑布下游,瀑布全貌一覽無余。左側是一面約10米寬、7米高的瀑布,奔流直下,飛珠濺玉,蒸騰而起的水霧在陽光的直射下映現出七彩虹霓。右側的瀑布就是吊水壺了,湍急的溪水從一孔洞中奔騰而出,真如一把碩大的吊水壺正在倒水,水流又急又沖。不禁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成就了這樣獨具特色的瀑布構架。
而大龍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看著就是長白山天池的微縮版,“水清水秀水連天,龍崗龍脈龍生潭”。
進入景區,我們驚訝地發現,諾大的大龍灣就只有我們一行人。
乘船到對岸,走小徑到山腰上的觀音洞。觀音洞,是一處自然形成的洞穴,干燥干凈,寬大敞亮。洞壁凹凸有致,粗看還以為是混凝土,看得到土中散落的有大有小的圓石子,細看才知道這也是火山噴發的杰作。觀音洞,造型有些像陜北的窯洞,風格很像廬山的仙人洞。洞里主位上供奉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還有一兩位神仙。
從觀音洞去往釣魚臺、蘆花島,走湖邊的木制棧橋。行到一半,看到對面走來一位道長,仙風道骨,悠哉游哉,看來是觀音洞的“洞主”了。
釣魚臺有一處簡陋的工房,房前的長凳子上閑坐著一位老者。我們湊上前,小坐一會兒,和老人家聊聊天。這才知道,沒有游人不是清場了(自黑一把),而是過了旅游旺季,在這兒,國慶長假還能來些人,等到了十月底,湖面就開始結冰,景區也就關門“貓冬”了。
正說著,我們發現就在身邊的木棧道上出現了一只小蜥蜴,我們老家俗稱它“馬蛇子”。幾個人剛剛圍攏過來拍照,突然聽到驚呼“有蛇”,下得正專心拍照的人們一下子跳開了,定睛一看,真有蛇,一條尺把長的小黑蛇,在木棧道上游動幾下,尋了個縫隙,哧溜溜地隱身了。
這下子,大家都加了小心。綠水青山,草木翁郁,有蛇出沒,說明生態好。但大龍灣的蛇忒多了一些,蘆花島竟有些像蛇島了。
穿著“迷彩服”的蛇,看到了嗎
從大龍灣出來,剛好一個旅游大巴的游客蜂擁而至。看來,不是清場了,而是來早了。
呵呵,是我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