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是套路汽車市場傳統消費旺季。近段時間以來,車貸不少消費者樂于逛店、營銷看車,套路在這個過程中,車貸不少銷售人員稱用汽車消費貸購車可以享受超低優惠價,營銷而且利息并不高。套路但也有消費者反映,車貸銷售人員所說的營銷低息存在誤導。
汽車消費貸,套路是車貸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為方便消費者買車而提供的營銷一種貸款方式。對于有購車需求但手頭資金緊張的套路消費者來說,此舉無疑是車貸雪中送炭。目前,營銷這種購車模式較為流行,銷售人員也積極向有能力全款購車的消費者力推,并附加一些保險和保養套餐優惠,吸引其使用消費貸買車。汽車消費貸在擴大居民汽車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汽車市場發展。
然而,在推介貸款時,有的銷售人員有意混淆消費貸的概念甚至隱瞞息費情況,使得借款人支付了本不應支付的費用。比如,銷售人員常見的套路莫過于用費率替換利率概念,消費者稍不留意,就誤以為可以享受低息優惠。雖然兩者僅有一字之差,但貸款息費差距較大。也有個別銀行機構事先不明確具體利率,而是以等待貸款批復額度為由敷衍消費者。當消費者交了訂金并辦了汽車貸款后卻發現,如若按照合同上的費率、提前還款等要求綜合算下來,其實根本沒有享受到預期的購車優惠。
車市貸款營銷要有底線。金融監管部門曾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明確,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與自主選擇權,明確告知年化貸款利率及費率,不得使用與實際不符的“免收貸款違約金”“車輛免抵押”等話術誘導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與服務。個別經銷商和金融機構為了推銷汽車貸款產品,采取“另類”方式向消費者轉嫁成本不可取,也與金融監管要求背道而馳。換言之,消費者買車是否選用貸款,理應由消費者個人決定,汽車經銷商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不能拿著貸款購車優惠的誘餌隱瞞真實貸款成本,此種行為于理不通、于法不容。
今年以來,金融促汽車消費利好政策頻出,各部門圍繞汽車消費各個環節通力合作,從貸款利率、稅收優惠等方面完善舉措,降低中間環節成本。其中,減輕消費者車貸壓力是擴大汽車消費的重要一環。對此,金融機構要充分尊重消費者的貸款知情權,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如果連這個基本要求都做不到,還與個別經銷商聯手抬高車貸門檻,恐將嚴重挫傷消費者貸款買車的積極性,何談恢復和擴大汽車消費市場。
車貸市場要規范有序,整治此類亂象離不開多部門的合力。當務之急,市場監督、金融監管等部門要厘清金融機構與汽車經銷商之間的職責邊界,細化貸款服務價格和合同管理,向消費者詳細解釋金融術語概念和披露各個環節的收費。各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讓消費者享受貸款購車的實惠。 (作者:王寶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