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治療支原全國多地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體肺天停天專隨著“支原體肺炎”登上熱搜,炎阿疑其治療首選藥物之一的奇霉阿奇霉素也登上熱搜。
問:為什么感染患兒用阿奇霉素有效?
答:肺炎支原體感染多見于5歲及以上兒童,素吃以發熱、家答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治療支原可伴有頭痛、體肺天停天專流涕、炎阿疑咽痛、奇霉耳痛等癥狀。素吃
當然,家答肺炎支原體感染也不是治療支原小朋友的專利,呼吸危重癥患者、體肺天停天專腫瘤患者、炎阿疑免疫抑制患者也是易感人群,尤其長期和患兒共處一室的成年人也很容易中招。
肺炎支原體和病毒、細菌一樣,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一種常見病原體,也是能獨立生存的最小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但它不同于細菌的最大特點在于其沒有細胞壁,因此常規通過作用于細胞壁殺死細菌的抗菌藥物,比如頭孢菌素類和青霉素類,對肺炎支原體感染往往無效。
而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交沙霉素等),恰恰可以抑制病原體蛋白質合成,因此成為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其中,紅霉素作為初代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因抗菌譜相對窄、不良反應多、藥物相互作用多、易出現耐藥等問題,目前臨床使用已較少。
第二代大環內酯類,尤其是阿奇霉素(包括片劑、膠囊、顆粒劑、干混懸劑、注射劑等各種劑型),已成為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中流砥柱”。
問:阿奇霉素“吃3天停4天”的說法是真的嗎?
答:阿奇霉素屬于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口服后約3小時在血液中濃度即可達峰,而半衰期長達35~48小時,因此具有突出的抗菌后效應。通俗地講,抗菌藥物血液濃度降至最低抑菌濃度以下或甚至被機體完全清除后,對病原體的抑制作用依然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由此可見,阿奇霉素曾經廣為流傳的“吃3天停4天”的說法倒不是無稽之談。當然,實際應用時也不用那么死板,還是需要根據患兒個體情況,遵醫囑按需服用。
最新指南推薦,根據患兒體重確定阿奇霉素用藥劑量。輕癥患兒可予10毫克/千克,每天一次口服或靜脈給藥,第2天起可維持原劑量或減為5毫克/千克,療程3~5天;重癥患兒可予10毫克/千克,每天一次靜脈給藥,療程7天,如有必要,間隔3~4天,開始第二個療程,待病情減輕、臨床癥狀改善、體溫正常時轉為口服給藥。
克拉霉素可予10~15毫克/千克,每天一次給藥,療程10天左右。
羅紅霉素可予5~10毫克/千克,療程10~14天。
交沙霉素可予30毫克/千克,每天分3~4次給藥,療程10~14天。
成年人劑量一般按說明書劑量服用,如醫囑有特殊要求則應遵醫囑服用。
阿奇霉素等第二代大環內酯類藥物對胃酸穩定,所以可以空腹服用,也可以與食物同服,但要注意避免與含鋁、鎂的抗酸藥(如鋁碳酸鎂咀嚼片、復方氫氧化鋁鎂片、鋁鎂二甲硅油咀嚼片、鋁鎂加混懸液等)合用。
問:阿奇霉素吃得越久越好嗎?
答: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絕不是吃得越久越好。
患兒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正規治療7天及以上,仍持續發熱、臨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學所見加重、出現肺外并發癥者稱為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提示患者很可能已對大環內酯類耐藥。
此時,患者可以嘗試新型四環素類(如米諾環素和多西環素),但它們主要的缺陷和四環素一樣在于可能影響牙釉質發育和造成牙齒黃染,因此,8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患者還可以嘗試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但它們的缺陷在于可能影響軟骨發育和增加肌腱斷裂的風險,因此,18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
阿奇霉素劑量的累積未必會增強治療效果,卻可能大大提高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
有低鉀血癥或低鎂血癥、有臨床意義的心動過緩者,正在接受奎尼丁、胺碘酮、決奈達隆、索他洛爾等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者,對阿奇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種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者不能使用阿奇霉素,應及時把相關情況告知醫師。
肺囊腫性纖維化患者、重癥肌無力者、肝炎或肝功能不全者則應盡量避免使用或謹慎使用。
問:發現漏服藥物應該怎么辦?
答:漏服或隨意中斷完整的療程會降低治療效果,增加病原體耐藥的可能。如果發現漏服藥物時距離兩次正常用藥間隔時間不到一半,需要盡快按原劑量補服。如果已經超過兩次正常用藥間隔時間的一半,甚至已經接近下一次正常用藥時間,那么按時服用下一次劑量即可,切莫自行把劑量加倍。
溫馨提示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自行服用頭孢菌素等常規抗菌藥物不是明智之舉,首先應就醫明確是病毒性、細菌性還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懷疑孩子有肺炎支原體感染,家長可以帶其到醫院做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或抗體測定,結合血液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進行鑒別診斷,以便對癥治療。
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作為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應遵醫囑足劑量、足療程、按時服用,勿自行延長療程。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及時就醫,更換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