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石展布記者從中國石油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獲悉,油規中國石油目前已形成“八大千萬噸煉油基地、局煉三大百萬噸乙烯基地”的化新煉化業務戰略格局,規模化發展效果日益顯現。版圖2012年,中石展布中國石油共加工原油1.47億噸,油規同比增長1.7%,局煉創歷史新高。化新28項經濟技術指標中,版圖有22項好于上年。中石展布
作為中石油的油規主營業務之一,建設大型煉油和乙烯生產基地是局煉煉化業務推進戰略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化新關鍵之舉。
中國石油煉油指標示意圖
2012年是版圖中國石油煉化業務規模化發展實現大跨步的一年。10月,大慶石化年12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開車一次成功;撫順石化新建年80萬噸乙烯裝置一次開車成功,標志著撫順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產。至此,大連石化、撫順石化、獨山子石化、蘭州石化、大連西太平洋石化、遼陽石化、吉林石化和廣西石化8家企業組成中國石油千萬噸煉油“方陣”,獨山子石化、大慶石化和撫順石化成為中國石油百萬噸乙烯“排頭兵”。11個煉化基地在中國石油煉化版圖上赫然成形。加上同年投產的呼和浩特石化年產500萬噸煉油擴能項目,中國石油煉油能力達到1.69億噸,實現穩步增長;乙烯生產能力為511萬噸,比上年增長38%。
大型化、規模化是國際煉化業務發展趨勢,也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依托四大油氣通道,中國石油大型煉化基地布局已呈對應之勢:西北通道,建成以加工哈油為主的獨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東北通道,建成以加工俄油為主的遼陽石化、吉林石化煉油改造工程;西南通道,建成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項目,南方布局獲重大突破;海上通道,建成大連石化2000萬噸含硫油集中加工基地。中國石油加工“兩種資源”、面向“兩個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2012年,煉化板塊加工外部資源比例達37.6%。
中國石油煉化業務戰略格局基本形成,并將繼續延伸。目前,我國一次性設計加工能力最大的煉油項目——廣東石化正在建設,云南石化獲國家核準,廣西石化含硫油配套、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正在建設……潤滑油基礎油、航煤、瀝青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基地建設也開始謀劃。中國石油煉化業務將逐步形成結構優化、優勢互補的加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