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東北人,北雁南飛對山海關都有種特殊情節。北雁南飛南下的北雁南飛火車剛一進關,萬里長城映入眼簾,北雁南飛內心便有種說不出的北雁南飛滋味。入關,北雁南飛不僅是北雁南飛個人軌跡的變化,更是北雁南飛一個時代下,一個群體的北雁南飛大遷徙,里面承載著無數人前途命運的北雁南飛變化史?!?/p>
“沒考慮那些時代洪流,北雁南飛就是北雁南飛一家老小的生活!房子、北雁南飛戶口、北雁南飛子女上學,北雁南飛一切工作生活可能遇到的問題,都不用操心了。”
在廣東某家縣醫院的餐桌上,一群從東北南下的醫生們,熱烈討論著生活的起色。除了偶爾能聽出些東北口音,腔調里更多的是摻雜了“廣式”味道的普通話。
推杯換盞間,這些醫生無論是吃螃蟹還是其他海鮮,均有著大部分東北人沒有的嫻熟。
而同樣嫻熟起來的,還有他們積淀的醫術。這些東北人在嶺南科室,早已成為業務獨當一面的“靚仔”。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些好苗子都是院長老楊(化名)從東北三顧茅廬才匯集到一起的人才。只要人合適,院長可以親自飛到東北邀請,畢恭畢敬地招待這些曾經默默無聞的學科帶頭人。
機構繁榮,不等于人才繁榮
東北之大,哪里能代表東北?關內之大,哪里可以代表關內?
每次觸及東北醫療人才相關的話題,我們都會因為沒有固定參考范圍而聊不下去。東北醫療人才仿佛是個迷局,這點局內人也深有感觸。
上文提到的院長老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老楊作為過來人,深諳“醫生無分南北,患者無分東西”的道理。他不做甩手掌柜,招賢納士的足跡遍布東北三省,江西、貴州、甘肅......
老楊告訴筆者,“大學剛畢業,改革春風就吹遍了祖國大地。在學校時,廣東的老院長打電話讓我過去。那時東北重工業已有下滑趨勢,下崗大潮讓很多人流向南方,背起包我就走了?!?/p>
老楊認為,說東北醫療不繁榮,那是唱衰東北的片面看法。東三省有全國一流的醫學院校,自家的大醫院也實力雄厚,大大小小的醫療機構似乎都不缺人。
但醫療機構的繁榮景象,不能和醫療人才繁榮劃等號。
無論是東北,還是中西部醫療人才,被東南沿海虹吸是不可逆的現狀,被挖走的幾乎都是學科帶頭人。
況且,醫療人才的繁榮不是看數量,而是看質量??剖乙〉靡恍┮鄢煽?,才能算得上這家醫療機構人才儲備足夠雄厚。
招攬人才,前途和錢途是重要參考。在東北一些地區相對封閉的管理體系內,醫生沒有檔案哪都去不了,老醫院把醫生檔案卡死,遏制了晉升和換平臺的機會,市場經濟的規律不能完整體現。
但南方一些醫院則完全不同,只要醫生看得好病,管理層就能想辦法挖掘。這種開放性的操作給予了東北醫生沖破束縛的機會,也給他們鋪開了一條新的晉升之路。
必須承認的是,廣東作為經濟強省,也有很多醫療洼地。隨著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廣東,快速增長的人口來自五湖四海,猛增的醫療需求亟待消化,招納五湖四海的醫生是最快辦法。
讀書在東北,就業在南方
醫生趙軍(化名)是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畢業于醫學名校哈爾濱醫科大學。如今,他在深圳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
不同于老楊,小趙作為年輕人,對東北的情況有著自己的看法。“其實不僅是東北,全國各大醫療機構,35-40歲的副高職稱太多了,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懸在中間沒什么前途。熬出頭是個奢望,年輕人都想出去闖闖?!?/p>
趙軍還分享了同學們的故事:哈醫大校園內,散步的同學在校園內曾經遇到一個老教授,他已經退休,所教學專業的博士點也取消了,因為“孔雀都東南飛了”,沒誰徘徊的,基本沒幾個留下來。
走的不僅有學生,還有老師。前幾年,一個哈醫大在讀的研究生同學,書讀到一半,導師就跑到鄭大一附院去了。
趙軍自己在一所新興大醫院上班。醫院穿著白大褂的人,很多都是東北口音。科室間交流病情,只聽說話動靜,有時真的分不清是在東北還是深圳。
多元文化沖擊下,南北差異逐漸縮小。新一代東北人更能融入異地社會,人在他鄉的感覺會很快消失。
趙軍坦言,一邊是外面的誘惑,一邊是自己的故土,人往高處走,注定東北的人才會有流出。
黑土地哺育了我,雖然不能回報家鄉,但我所能做的,就是讓人知道我是一名黑龍江人,并為這個身份感到驕傲自豪。
故土難離,每一位醫生都值得祝福
黑龍江一家縣醫院的院長李旭(化名)對這件事看得很開。他表示,作為東北的醫療機構管理者,很是心急如焚。不過遷徙歸遷徙,大家還是知道自己的故鄉在哪兒。
每一個從東北走出去的醫生,我都給予深深的祝福。有些東西,家鄉確實給不了他們,當家鄉的土壤無法成長時,離開是一種理所應當的選擇。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一個追求美好生活的人,都不應該被指責。
要承認目前的現狀,東北醫生普遍收入低,平臺不夠高,人情社會也比較嚴重。面對這些現實,很多東北醫生如果不是被家庭等因素套牢,怕是都會跑到南方去,這么多年流失了一些人才,也更讓東北的醫療機構管理者們看清眼前。
李旭感慨道,從現在的城市化路線來看,小地方人口減少似乎不可避免。隨著大城市、發達城市逐漸擴容,一些新興城市群逐漸崛起,東北的醫療人才,乃至其他行業的人才都會加速流失,這是不爭的事實。
況且,東北人口越來越少,醫療市場很難擴充。因為人口基數小,東北上大學比較容易,所以小市場容納了大量人才,出去也是一部分孩子不得已的選擇。
不管東北現狀如何,依然有醫務工作者堅守在這片土地。無論是堅守者還是離開的人,無論他們心里作何想法,未來有何打算,都沒有錯誤可言。并沒有任何一方被強迫,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
祝福走出去的醫務人員,也祝福堅守東北的戰友。特別是在東北的小城,大家更要善待他們。如果有一天年輕人所剩無幾,隨著小城消逝的,是這群陪伴它一起變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