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量子測量是批量利用量子特性(能級躍遷、相干疊加、標準量子糾纏)獲得突破經典測量技術極限,發布開拓物理信息感知維度的量計領域新一代精密測量感知技術。這些技術將在慣性導航、算領時間基準、域迎目標識別、新里地形測繪、程碑測量醫學檢驗、國首國物理學基本原理檢驗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量子計算術語和定義》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有利于避免本領域術語使用的歧義和誤解,減少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概念混淆問題,為科研人員、技術人員、企業、潛在客戶等提供共同語言,進一步推動量子計算技術研究、交流與應用,為未來實現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提供重要支撐,為量子計算技術標準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日,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制定的6項國家標準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發布,將于今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此次發布的6項國家標準提供了量子測量領域的基本術語和定義,規范了光學頻率梳、光鐘、單光子源、原子重力儀等核心產品性能測試方法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里德堡原子制備方法,為我國量子測量領域科技、產業、標準化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6項國家標準如下:
1.《量子精密測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備方法》:為量子精密測量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推動了里德堡原子在量子計算與測量領域的應用。
2.《精密光頻測量中光學頻率梳性能參數測試方法》:為光學頻率梳的性能評估提供了統一的標準,有助于提升光頻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量子測量術語》:規范了量子測量領域的術語使用,為學術交流和技術推廣提供了便利。
4.《原子重力儀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為原子重力儀的性能評估和測試提供了統一的標準,有助于推動原子重力儀在地質勘探、重力測量等領域的應用。
5.《單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測量方法》:為單光子源的性能評估提供了依據,有助于推動單光子源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應用。
6.《光鐘性能表征及測量方法》:為光鐘的性能評估和測試提供了統一的標準,有助于提升光鐘的穩定性和精度,為時間計量和精密測量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這些國家標準的發布,不僅為中國在量子計算與測量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為全球量子科技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通過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可以有效促進技術的交流與推廣,加速量子計算與測量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推動相關領域的創新發展。
六項國家標準的發布是中國在量子計算與測量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未來,隨著量子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標準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動量子計算與測量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創新和進步。
(資料參考來源:科技日報)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